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0-02-05“大家好,这节我来和大家聊聊,面对疫情我们大众应该做到的心理防护措施有哪些……”这两天,由西城区平安医院院长、区精神卫生保健所所长肖存利在“好医生公开课”上录制的心理辅导公开课,让不少人获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蔓延至今,人们的生活和心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一部分人开始出现了焦虑、恐慌,失眠多梦等症状,医院专家提醒,这是人们遇见异常情况下的正常反应。情绪状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应注意加强自身心理防护。
稳定的情绪是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西城区利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援助工作。连日来,通过录制公开课、开通援助热线、接受公众心理辅导需求、为一线服务人员提供心理援助,为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居民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心理情感、情绪疏导、陪伴支持服务。
这两天,因为隔离在家出不了门,通过打电话寻求心理帮助成了很多人的新选择。面对疫情,西城区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市民如有需要可以拨打010-66251078,由专业心理从业人员为市民进行专业、耐心、诚心、贴心的关爱服务。
此外,在抗击疫情期间,西城区还成立了心理服务指导小组,调动全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资源,吸纳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疫情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心理援助10余人,专人负责重点医院、社区,职责细化到每个人,分区分块管理,为一线服务人员提供心理援助,并为连续作战没有时间缓压的一线人员,量身定制实用的睡眠管理措施。
肖存利院长从事精神卫生临床治疗工作20余年,专长于焦虑、抑郁、失眠等诊治,并曾于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至什邡支援心理工作。如何应对此次疫情带来的焦虑与恐慌情绪,她表示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疫情对心理的冲击,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给自己做一份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工作、休息、娱乐、运动、进餐等时段。继续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外界的沟通,理性获取权威来源资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有助于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清单”,例如允许自己哭一哭,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泡泡热水澡,找出令自己愉悦的事。
长时间工作在高压高危环境下,医护工作者如何进行自我诊断和疏解?肖存利院长说,需要首先要在心理上有所暗示,穿上心理的“防护服”和“隔离衣”,让情绪“睡个觉”。要充分肯定医务人员角色的荣耀感,相信自己能完成任务,允许自己的不完美和不坚强,允许现实环境和所幻想环境的不同。无论遭遇了什么,保持一种“不幸只是暂时的,一切总会好起来”的希望感是最为重要的。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