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淀区文明办
时间:2020-02-07当前正值全民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海淀区海淀镇六郎庄社区的退休老党员王忠真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任务。他向社区主动请缨,想要做好防护、驾车到各处药店、超市转一转、看一看,如果有消毒液、口罩等物资就自掏腰包买下来捐给居委会。"能贡献一点算一点。"他说。
王忠真是六郎庄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已经年逾古稀的他每次都冲在志愿服务工作的第一线。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也积极用自己的方式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像王忠真这样的老党员志愿者还有10余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50多岁,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他们团结友爱、斗志昂扬、毫不退缩,用自己的无私和热情奏响了党员志愿者们爱的乐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每个成员的心,但是考虑到志愿服务队的人员年龄偏大,社区并没有安排他们在一线值守,志愿者们便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了有力支援。
志愿者们多是本村回迁居民,且多年开展志愿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小区内村居民情况比较熟悉。大家一方面在微信群里主动联系住户、登记住户情况,为社区建立住户台账搜集有用信息;另一方面联动楼门长,动态掌握每个楼门内外地返京人员信息,与村、社区的排查工作形成有益的补充,消除盲区和死角。
"国家有难不去添乱,蜗居在家绝不乱转。放假难得全家团圆,聊聊家常吃点好饭。看看电视关心武汉,发发微信网络拜年。打打电话共度难关,家家防范华夏平安。"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在柳浪家园的社区微信群里流传,疫情防控知识也"润物细无声"般成为居民们的共识。
为了让疫情防控知识在社区居民中入脑入心,志愿者们编写了很多这样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和倡议书,在微信群中积极宣传并带头践行。疫情来袭,社区居民当中也曾一度谣言四起、出现恐慌情绪,志愿者们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及时转发权威信息,提醒大家不信谣、不传谣,给社区居民吃了定心丸。随着外地人员返京高峰来临,他们又及时提醒返京人员配合社区工作,同时提醒社区居民不要排斥外地返京人员,要多给予关爱。正是这些志愿者们正能量的传播,让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虽然多是老年人,但六郎庄志愿队的志愿者们用起智能手机来却毫不落伍。大家用好微信群这个线上阵地,自发开展了"红歌大家唱"活动,每天晚上8点准时开唱,给蜗居在家的小区村居民解闷儿,也为奋斗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鼓劲儿。
"大刀向冠状病毒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一个雄浑的男中音给活动开了头,顿时微信群里热闹非凡,有的人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表达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自信;有的人唱起"好人一生平安",为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送去祝福;还有的人直接自编歌词,激动地唱着:"他们在站岗、她们在消杀--天寒地冻无所谓心怀社区有国家;他们在巡视、她们在排查--全力以赴战疫情以身作则听党话;他们在值守、她们在护家--严防死守保安全消毒杀菌为大家!"。唱红歌活动为小区村居民增添了乐趣,缓解了压力,也为社区一线工作人员送来了温暖,凝聚了力量。
"不能亲临一线,只能略表寸心。"当看到各地还存在物资紧缺的情况,志愿者们心急如焚。大家自发来到社区居委会捐款,100元、200元,有的党员匿名捐款1000元……他们说,这是一份特殊党费,希望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在这些志愿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守初心、担使命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虽然奋斗在不同的岗位上,但是在这场群防群治的疫情防控战中相信大家有着一个共同的期待等待春暖花开,疫情过去我们好好说一说,这个冬天的故事
(责任编辑:姚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