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淀区文明办
时间:2020-02-1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海淀区温泉镇涌现出一大批感人事迹,他们有的是党员干部,有的是普通群众;有的年富力强,有的却岁近花甲。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志同道合"的"温泉人",他们迎难而上、汇聚抗疫力量,合力共筑生命防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巍然矗立成一个个坚强堡垒。
在疫情面前,他不顾自身身体状况,不顾家中亲人担忧,日夜坚守在一线,用责任担当向我们展现了家国情怀。--太舟坞村王哲学
2月5日凌晨两点,水岸家园社区有一名租户从湖北抵京,接到消息后,两个小时前刚刚回到家中休息的太舟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副书记王哲学,同地区工委书记葛泉一起赶来处理,在对返京人员进行情况询问及体温测量后,王哲学返回办公室欲整理笔录,突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返身下楼后,不适感加重,出现晕厥感,工作人员看到后立即将他搀扶至岗亭休息,经过一段时间后,不适感才逐渐缓解。
然而面对繁重的疫情防控工作,王哲学并没有因身体不适而退缩,第二日继续坚持上岗工作。据悉,王哲学在一年前刚刚做过肺部手术,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并没有因为身体原因选择在二线工作。
"我并没有觉得我很突出,所有同志都在一线坚守,包括很多的普通群众,何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觉得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王哲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披星起戴月归,一心扑在工作上。"把防疫工作完成好,就是给他最好的礼物。"--白家疃村李淑秀
作为白家疃村的两委成员、政工干部,李淑秀的春节假期全身心扑在了工作上。成立村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计划、摸排人员、准备物资、宣传防疫知识、招募志愿者……在各项细碎而又繁重的工作中,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2月2日早上,面对不服从现场管理、蛮横无理地辱骂,李淑秀始终耐心地劝说,一遍又一遍地解释。事后,她再次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并未因为这件事影响到自己工作的热情。
"我现在每天早上七点出门,先到村里重点点位巡逻一圈,然后回办公室快速处理一下相关工作,就会回到村东口开始值守,一直到半夜才能回趟家。"
李淑秀温柔而坚定的说:"前两天爱人生日我都没顾上,但他很理解我,也很支持我,说我只要把村里的防疫工作做好,就是给他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面对试图闯岗人员,他没有后退一步,用身躯为村民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温泉村滕宝生
"您是从哪里回来?请检测一下体温!"
在温泉村南口防疫登记岗上,这是滕宝生每日说得最多的话。2月3日,滕宝生如同往常一样准备对一位车主进行体温测量时,车主不但不配合工作,反而驾车撞断警戒带,面对工作人员的阻拦仍旧没有停车,滕宝生面对企图闯岗车辆临危不惧、坚持拦截,撞倒在地也在所不惜。幸运的是他没有受伤,他告诉记者,在被撞倒的那一刻,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为了村民的安全,我要用身体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用他的话说,"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管住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不让疫情入侵,不给国家添乱,就是为防控疫情做贡献。"
花甲之年仍每天坚守一线十余小时,只因为"附近群众都认识我,我在,能给大家避免很多麻烦"--航材院社区刘伟
航材院社区作为温泉镇人口分布最复杂的区域之一,内有两所小学、一所幼儿园,银行、邮局、超市、部队等9个单位,却只有一个出入口,每天人流量非常大。截至目前,辖区内已有近400名外地人员返京。
面对这种情况,今年已经60岁的航材院社区主任刘伟,每天奔波于重点单位、登记岗等点位,"我在这儿生活了60年了,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认识我,在检查时,大家看见我,焦躁的情绪可能会好一些" 他表示:
"战'疫'前线,党员干部不退却,群众才更有信心。只要能换得大家的平安,我苦点累点不要紧。"
从快速响应、安排部署,到分工协同、严谨筛查;从重点人员的排查、追踪和管控,到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和防控;从公共区域的消毒处理,到各种信息第一时间回复、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疫情面前,刘伟始终以实际行动坚守阵地。
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想用自己绵薄的力量为防控疫情出一份力。"我想用这种方式,来回报我的家乡。"--水岸家园社区崔治荣
"小伙子,现在是非常时期,出门得记得带上口罩。"
一名穿着红色马甲、年近花甲的老人一边比划着,一边说:"不戴口罩对自己不负责,对别人也不负责。"
她一会儿协助工作人员询问来访人员,一会儿又给登记表和笔消毒。这位老人名叫崔治荣,62岁,是水岸家园一名普通居民,也是温泉镇2017年度身边好人的获得者。她于2003年收养了一个孙女,十多年来,镇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帮助她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她一直心存感激,想为家乡做点什么。温泉镇发起防控疫情志愿者招募的第一天,她立即报了名。老人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想用自己绵薄的力量为防控疫情出一份力。
坚守疫情防控一线,遗憾错过亲人最后一面,却坚信"姥姥会理解我们的。"--镇综治办高巍
自1月29日开始,每天中午十二点,高巍都会提前到达凯盛家园社区登记岗,配合社区做好来访人员测体温、做登记等工作,直到晚上八点才换岗回家。高巍的爱人是凯盛家园的社区工作者,她所在的登记岗距离高巍不到200米,但两人却忙得连说句话的机会都没有。
2月4日这一天对于这对战"疫"夫妻来说尤为沉重,正在疫情防控一线值班值守的夫妻二人收到了家里的消息,高巍的姥姥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老人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因为近期工作的忙碌,两口子也没顾上去看望她。
"没见到,没见到姥姥最后一面,确实特别遗憾,不过姥姥生前也知道我们俩一直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线,我相信姥姥会理解我们的。"
高巍哽咽地说。简单地处理过姥姥的后事,夫妻二人便立即回到了自己的岗位。"我相信党、相信国家,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家园保卫战"高巍说。
疫情当前,无数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的背后,是家人的理解、支持与付出,更是无数个家庭默默的奉献。像王哲学、李淑秀、滕宝生、刘伟、崔治荣、高巍夫妻这样坚守在防疫一线的"战士"还有很多,他们平凡而又普通,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防控疫情战场,他们是 "逆行者",筑起了一道守护家园的长城。让我们向他们致敬,也让我们一起加油,共克时艰!
(责任编辑:姚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