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通州区于家务乡多措并举抓“四早”,责任在肩共时难

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20-02-19

  第一时间响应一级应急机制,连夜召开视频会议……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于家务乡众志成城、分秒必争,坚持“党建引领、全民齐心、科学应对、预防为主”的原则,实行“四早”机制,全力打好防疫攻坚战。

  早动员,迅速推进工作

  一是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乡长古剑为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包片领导、包村(社区)干部工作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乡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街(区)+党员包户”的全方位网格化管理,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排查与防控;

  二是制定于家务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单位和村(社区)的工作职责和防控措施;

  三是每天召开防控工作调度会,汇报当日工作进展,传达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强调、再部署。同时,组建于家务乡疫情防控工作微信群,及时发布和共享信息,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早宣传,扩大宣传范围

  一是充分利用乡、村(社区)工作群、“德美于家务”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线上平台广泛宣传防控知识,倡导群众白事不办、红事缓办、不聚餐、不串门等,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做到疫情防控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二是召开安排部署会、视频会,印发《致全乡村(居)民的一封信》27000余份,并将其录制音频,各村大喇叭上下午广播,宣传车进社区,悬挂横幅82条,转发各类疫情消息3000余人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组织广大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各类微信群及朋友圈中及时公开发布疫情信息,做好政策解读,广泛宣传防疫知识,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早布控,阻止疫情输入

  一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实行疫情日报和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处置得当;

  二是暂停文化、宗教、聚餐等各类群体活动,严防聚集性疫情事件的发生;

  三是在各村(社区)设立回京人员登记点,严格做好回京人员登记、居家隔离、日常检测体温、消毒等各项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四是联合派出所对已排查出的湖北籍武汉人员及其他返京人员加大监控力度,确保在隔离期避免与他人接触;

  五是在各村(社区)建成视频会议系统,为防控工作压缩时间成本,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在一线开展工作。既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集中会议数量。

  早排查,严格规范管理

  由乡党委、政府牵头,形成了机关科室、村(社区)、卫生院、派出所和市场监督管理所等全面协作并强有力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力做好人员排查工作。

  一是扩大排查范围,压实责任。经自查发现三处管控盲点,已安排专人专项管控;

  二是在加强排查、封闭式防控同时,对村(社区)、企业、农业设施排查发现的所有返回乡域内人员(包括本乡人员外出返京的)要求其必须居家隔离14天,不与外人接触,每天上下午测量体温,村(社区)、企业加强监管。

  其中,于家务西里社区为了有效监管返京人员的信息,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居委会工作人员创新工作方法,连夜赶制出了“于家务西里社区返京人员信息登记群”。返京人员扫码并根据提示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返京日期、乘坐的交通工具等,之后每天都可以自行将体温数据上传到登记群。社区工作人员在保护返京人员个人隐私的同时,通过后台实时监测到他们的体温数据,避免了面对面交叉感染的几率;

  三是进一步发动人员力量,在原有900余人的基础上再发动辖区企业力量100人参与到两个园区企业和农业设施大棚的防控工作中,确保无死角全覆盖;

  四是摸排数据再校核,各村加强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摸排,对近期返京人员实施台账管理,确保返京人员数据信息准确无误;

  五是加大对辖区内主要超市、菜店的监督检查,尤其是果蔬、粮油、肉禽蛋等生活必需品。乡政府组织联合执法检查,对23个行政村、2个社区进行全覆盖式排查,对商户发放《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提醒相关企业及经营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取多种措施保障供应,加强价格自律,不带头或跟风涨价,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累计出动200多人次,检查商户140户次,发放告诫书100余份。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