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20-03-02曾经是军人,一辈子是军人……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冲锋号,你们在一线奋战,我们在背后支援。
廖廖数语,是星颐佳园退伍老兵张轶的铮铮誓言!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突然爆发的肺炎疫情,张轶立即行动起来,发动退伍老兵朱浩、张时前、伊少安、汪浩然等人,多方采购口罩、消毒液等物资,到处奔走,为辖区内购买不到防疫物资的居民捐献,给奋战在一线的疫情防控人员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我经历过非典,非典时我还在北京的部队服役,同样,我也参与过小汤山医院的建设,对防疫知识了解较为全面,更知道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张轶说,"最开始,我向附近的街道社区赠送了一些消毒液,战友们得知后,纷纷伸出援手,于是,我们组成了一个老兵团队,就是想为防疫工作做点事"。
据悉,这样一个"老兵团队"先后给街道、社区、辖区居民捐献口罩1012个、消毒液125升、一次性手套50副、碱性水消毒液260升、酒精20瓶。
当得知颐瑞东里社区4号楼的两户老人出行不太方便,日常生活必需品采购都成问题时,张轶主动与两家住户联系,负责这两户居民每日生活必需品的采购。为不发生接触,每日按照老人需求,采买完成后,将物品放置到老人门口便离开,电话通知老人取回。
同样在危难之时彰显军人本色的还有魏家坟村的这些退伍老兵,当村党支部发出成立"退伍军人志愿服务岗"的倡议时,不到10分钟,便收到12名退伍军人的回复。
"党组织一声号召,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是我们军人的本色。"王辉革坚定地说,退伍35年来,他干过许多行业,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曾被北京市出租车行业评为"党员先锋岗"。其父亲半身不遂,母亲长期有病卧床不起,哥仨轮流照顾父母一日三餐的生活起居,为更好地做好小区值守工作,他主动与两个弟弟换班,毫无怨言。
"疫情就是命令,保护居民安全是我们的责任。"72岁退伍军人、老党员王希芝是魏家坟村村民,可他并没住在该小区,村党支部也未安排任务给他,可王希芝坚持每天骑车5公里来到村小区,为大家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对进入小区的人登记、测体温,做得非常认真细致。
当国家有难时,曾经的军人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又一腔热忱,关键时刻彰显军人本色,他们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志愿服务队
"我们要用行动让这个冰冷冬季回暖"
北京运河星志愿服务队是我镇温馨家园托管的社会组织,疫情来临,当了解到一线值守的志愿者和辖区内的残疾人家庭防护物资缺乏时,他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经过多方筹措,最终购买到消毒酒精、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资。近期,工作人员将物资送到了社区值守的志愿者、残疾人专职委员和残疾人手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要用行动来表达抗疫的决心!"运河星志愿者这样对小梨说道。"我们只是想用我们微薄的力量,为残疾人家庭和执勤专委增添一份安全保障,用行动让这个疫情冰封的冬季回暖,用大爱团结大家,和大家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安保队
"我们就是居民的'守护者'"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每天和你打照面,每天送你灿烂的笑容,每天为你开启一扇门,他们不惧严寒,不怕风雪。没错,他们就是居民的"守门神"--刘老公庄村安保队。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刘老公庄村在村支部书记马玉禄的领导下,在队长季红生的带领下,安保队全体人员齐心协力,站好每一班岗。
他们拥有"火眼金睛",一眼就能分辨出是本村居民还是返京人员;他们的一句提醒"出入请戴口罩"是给居民的安心;他们两眼不离监控,谨防不明人员出入;他们始终尽守职责,耐心细致,把好登记测温关口;他们合理排班,采取四班倒,每班至少三人,保证门岗不缺位。留心的话,你总能看到队长季红生的身影,说他是披星戴月也不为过,他的工作时长甚至每天长达十二个小时。
防控排查工作开展以来,这支安保队应时按点,登记排查200余人。正是他们"铜墙铁壁"般的坚守,才为刘老公庄村全体居民注入了"安心剂"。
(责任编辑:姚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