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携手战“疫”房山《新成教》与你同在

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0-03-09

  在2020年春节到来的时候,本应怀揣着对新一年的希冀,与家人共同过一个幸福祥和的新年,但2020年的开启方式出现了异常,一场不见硝烟不闻炮响的战争突然打响了……似乎一夜之间,国家被按下了暂停键,人们正经历着一场生命与病毒间的较量。

  为引导和动员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这场战“疫”中,述说房山成教人在疫情防控中的所思所感、做出的积极贡献和涌现出的先进事迹,房山《新成教》已面向广大教职工开展投稿工作。大家纷纷投稿,用自己的作品,为防控阻击战加油助威。

  对“病从口入”的重新认识——来自因新冠疫情引发的思考

  农广校房山分校 李杰

  俗话说“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个规矩,家长和幼儿园以及小学就都教给孩子了。这是大家熟知的基本道理。然而,这次发生的牵动14亿中国人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得不让我们对这“病从口入”的背后还隐藏着更多更本质的认知问题所震撼,而这些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却被忽视和被放纵,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重新思考“病从口入”连带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寻求所谓的高档饮食——野生动物的刺激。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爆发,据报道,已有相关专家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源于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动物。前不久,我们在抖音视频上看到有两位女子在展示她们如何吃蝙蝠的视频,可能有一些人会对此很感兴趣,很吸引一部分人的眼球,也想跟着寻求刺激。然而,有些人会顿时作呕,“这个人连蝙蝠都敢吃”,产生疑问“这些人怎么会什么都敢吃呢?”是的,正是这些人不断地过度地追求刺激,没有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心,没有对自己所吃的食物产生尊重心和恭敬心,所以敢放纵自己胡吃乱吃,最终导致“病从口入”。

  其次,一些人对平时吃的东西不够满足,不断地追求美食,这里并不是说中华美食文化有错,而是说一些人虽然没有像前者那样滥吃野生动物,而是他们总希望在自己的舌头上得到一些新鲜的刺激,以追求珍馐美味为乐趣,造成了人的一种食物欲的贪婪心。另外,由于现在生活条件都相对好了,物质极大丰富了,很多人过量过度饮食,包括现在的很多中老年人也一样,每顿都吃得饱饱的,忘记了老祖宗们传下的“八分饱”的好习惯,“大油、多做”是他们的习惯,生怕儿孙们吃不饱,导致现代人的身体出现各种不适问题,肠胃脾胃都出现了问题,高血脂症等。还有,老人们所谓的怕上学的孩子们在外面吃不上肉,晚饭是肉多蔬菜少,导致孩子们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身体健康同样出现一定问题。这些皆是“病从口入”的又一个体现。

  再有,人们都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触碰了一些东西后要洗手,但生活中的另一个细节被一部分人所忽视,就是当您走出家门再回到家的时候,即使您只出去了一小会儿,口中说“我什么都没有碰”,但您不要忘了您的手碰过房门,暴露在室外空气中,或放在衣兜里沾染了灰尘,回到家中也必须先洗手。在生活中我发现,这个习惯被很多人不理解。在这次武汉疫情面前,国家卫生部门告诉了大家要“勤洗手”,摸过纸张、书报、钥匙,房门车门把手等等后都要勤洗手,以免“病从口入”。

  另一点,熟话又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背后又有很多本质道理在里面。简单地说,其一,平时说话讲究有距离,人们有时很难发现自己在说话的时候,唾沫飞溅的样子,当你在太阳光照好的时候就会发现此种情况,所以,我们与人对话时,注意“声不在高、不在大”,要有距离;其二,人们思考一下“祸从口出”,不单纯指这次的唾液传染,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无不体现着“祸从口出”的道理,少说话——少说不益于他人的话,学会约束自己,净化自己心灵。

  经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冠肺炎疫情后,我们大家应该平时培养健康科学饮食习惯。一是不要寻求过度的味觉刺激,粗茶淡饭才是好,五谷杂粮是人体真正需要的;二是不能过饱,养成适量才好;三是不同身体特点,饮食科学讲究;四是养成勤洗手好习惯。

  让我们携起手来,养成一个健康心态,指导健康生活,养成健康习惯。维护一种健康心态,健康和谐生活习惯、待人习惯、工作习惯,对自己反思,克制自我,把住入口这一关,切断“病从口入”的源头。

  (责任编辑:刘思雨)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