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0-03-26房山区长阳镇熙悦广场是一个集餐饮、教育培训、综合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开放式商业社区,也是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商业区周边有20栋楼及商铺,人员既稠密又复杂,以外来人口为主。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之时,熙悦广场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但由于熙悦广场没有成立社区居委会,各项工作由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疫情防控难以胜任。镇党委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决定成立熙悦广场临时党支部。由长阳镇流管站站长吴京飞任支部书记,房山区委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谢镠任第一书记,曹然为支部委员。
熙悦广场临时党支部一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立刻展开,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在镇党委和包片领导马金燕主任的指导下,党支部团结和带领所有防控人员,勇于承担,克服困难,即战必胜。在没有办公场所的情况下,领导帮忙借来办公用品,使用临时取暖设备,大家挤在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小屋里,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坚决打赢熙悦广场这场战“疫”。
房山区防控“新冠肺炎”领导小组为确保防控工作的完成,从区直部委抽调三十多名干部下沉支援。其中,组织部下沉干部谢鏐;区民政局下沉干部张毅、姜以伟、李迎、许征、何秦、赵雅琪、杨振、张勇、孙彤、王红亮(10人);区水务局下沉干部刘营、王亚军、李文涛、李雪峰、史海兵、赵晓卫、陈红兴、杨文振、王燕军、张晨龙、郭宇(11人);区园林局刘宇(1人);长阳流管办朱丽军、刘爽、游良慧、王兰花、徐超、高子多(6人);长阳城市办段峥、张玉川(2人);长阳安创公司张进卫、王肇军、陈旗(3人);长阳环境办汪智慧(1人)。下沉人员的到位,确保了熙悦广场各个疫情防控支援服务岗的正常运转,确保了抗击疫情的胜利。
党支部结合熙悦广场社区实际,组建了三个专业工作组,助力提升疫情防控精细化水平。
组建生活保障组,全力服务居家观察家庭
由于小区流动人口较多,需居家观察的返京人员也日益增多,累计已达到500多人,为妥善做好居家观察人员的生活物资保障、水电购买、生活垃圾清运等生活保障工作,临时党支部决定组建生活保障组,由区民政局下沉干部担任生活保障组成员,他们全部由党员、军转干部、社区工作者组成,“我们都是自愿请战到防控一线,只要是组织交办的任务,绝不‘挑三拣四’,保证完成任务”。
生活保障组采用派单式运行模式,居家观察人员根据生活需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向“接单员”下单,由“接单员”将工作任务分派给组内“服务人员”,再由“服务人员”做好防护措施后上门服务,并完成居家观察家庭门口消毒工作。生活保障组成立以来,已累计接单800余件,得到居家观察人员的一致好评,有居民反映“他们送来的不只是生活上的便利,更送来了党和政府无微无至的关怀”。
组建外籍人员服务组,专业服务外籍居民
疫情发生后,针对小区外籍居民较多的特点,为统筹做好外籍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支部决定组建外籍人员服务组,组员由外语水平较高的成员担任,负责对外籍人员进行政策解读和沟通服务。
对于在疫情期间外地返京的外籍人员,由服务组就相关防控措施进行解释,并了解外籍人员的生活需求,每日由工作人员通过短信或电话的方式对居家观察的外籍人员进行体温和健康状况回访。对于长期在本小区居住并未离开过北京地区的外籍人员,登记并填写基本信息,了解其身体状况后,给其办理临时出入证,并细心的提示外籍人员在疫情期间的注意事项。熙悦广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多,值勤人员普遍外语水平不高,不能为外籍人员解答防控工作须知,为此服务组制作了英文版提示,放置于楼岗醒目位置,保证外籍人员能及时到临时党支部进行登记,切实提高了外籍人员的知晓率和登记率。
组建应急巡逻组,实现辖区防控零死角
熙悦广场共有16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针对小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分散、公共区域多的特点,临时党支部决定组建应急巡逻组,负责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应急处置、公共区域巡逻、物资配送等任务。当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有突发情况,应急巡逻组作为第一梯队赶到现场,第一时间为值勤人员提供协助。每日对16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和小区公共区域进行不间断巡逻,对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存在的问题,及时收集汇总反馈至临时党支部,为完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对公共区域出现的可疑情况及时进行查核,消除疫情防控隐患。
熙悦广场临时党支部由9名党员组成,来自5个单位,基本都是八零后、八五后的年轻党员,他们在家里还是孩子,在社会上被看作“小花”。但当疫情袭来,他们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与使命,勇挑重点,临危不惧,铸成坚固的堡垒,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侵犯。临时党支部三名支部委员,更是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成为攻不破的堡垒。
临时党支部书记吴京飞,来自长阳镇流动人口管理站。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式打响前,她原本订好了大年三十去海南的机票,幻想着春节与家人过个美好春节,家人与6岁的儿子已等在那儿了。接到镇里的通知后,她毫不迟疑,立马退订了机票,和同事们一起成为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逆行者”。她临危受命,开始时真有些发蒙,没有办公场所,没有人手,没有经验,一切从零开始。
经过20多天夜以继日的奋战,临时党支部及工作班子已初具规模,16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严密管控,累计登记返京人员1000余人,至2月底有190人在进行居家观察,小区封闭管理、流动人口排查、返京人员管控等工作有序开展。当朋友们都说宅在家中无聊的时候,她微信朋友圈里的运动步数总是居高不下,每日马不停蹄地巡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排查情况、汇总数据。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吴京飞没有丝毫怨言,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她有一次在家里因血压过低突然晕倒,短暂休息后又返回了工作岗位,还有一次晚上开车回家,由于长期高强度工作使神经高度紧张,与一辆逆行的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面对这些情况她没有抱怨塞责,也没有向上级领导提出任何困难,只因她知道基层一线防疫工作的脚步不能停,她必须站好基层社区自己的一班岗。
“大家都那么辛苦,我们能为大家做点什么?”这是党支部开会时吴书记最常问大家的话。自疫情开始,一线人员24小时连续值守,大家都不怕苦不怕累,无抱怨无指责。冬季下雪时,吴书记为大家送去了雨具,把寒意拒之门外;下雨降温时,吴书记自己到超市买来了可乐和姜片,为大家煮了姜丝可乐,温暖了楼岗人员的心;三八妇女节时,吴书记自掏腰包为楼岗的每位“女神”们送去了温暖奶茶……每日吴书记都要去楼岗问询工作情况,关心值守人员。值守人员、党支部工作人员在工作、生活上有问题也会同吴书记商量解决。虽然吴书记看上去瘦小,但是她却是熙悦广场所有一线值守人员的主心骨、顶梁柱。
对家中6岁的孩子,她也只能每天在空闲时间与孩子视频五分钟,看着视频那边的儿子问着妈妈什么时候能去看他,吴京记忍着眼泪说着安抚孩子的话语时,总是让人觉得又感动又揪心。吴书记的丈夫曾经对吴书记抱怨到:家里就像小时房,一大早就走了,晚上半夜才回。无数次的紧急电话,无数次的特殊情况,吴书记都能召之即来,来之即迅速解决问题。正是吴书记这种舍大家顾大家的忘我精神,抗疫工作才能在熙悦广场社区有条不紊的展开。
吴京飞,中等身材,留着短发,很秀气,很文静,身材娇小,却蕴含了无限能量,让人不由心生钦佩。“作为一名党员,疫情当前,我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我要把工作做对做好,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守土有责、守土担责,无愧于党、无愧于心”这是熙悦广场临时党支部书记吴京飞写在社区民情日记上的一句话,也是她的座右铭。疫情当前,吴京飞临危受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对党、对群众的忠诚。这就是新时期年轻的共产党员,祖国的未来!
熙悦广场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谢镠,是区委组织部干部调配科副科长。作为下沉干部的一员,他积极主动协助吴京飞书记工作,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由于每天早出晚归,孩子还没醒他就出门了,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经睡着了,他已经记不清多久没见过儿子了。2月13日,是他去社区的第一天,他的战“疫”故事也从这一天开始……
“有困难,我来想办法”
“什么都没有,那我们就从‘零’开始”。谢鏐“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吴书记一起制定社区防控方案,设计人员排查表,对小区1955户居民重新进行登记、排查、回访;优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设置;制作台账和统计表……没有电脑,他把自己的电脑拿到社区使用;体温枪不够用,他到处沟通协调;没有暖气,他把自己家里的电暖气拿来……“有困难,我来想办法”,是他对社区工作人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哪里有困难他就立即解决,谢哥已经成为社区防控一线的‘救火队长’。”每次提到谢镠,吴书记总是很感动。
“广大投身一线的白衣战士与死神抢人,用生命守护生命,我们在后方,必须要为群众守好最近的家门,当好他们的‘守护者’,这才能对得起我们身后的1955户居民。”
为了能及时查找社区在人员值守、门岗封闭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他每天至少去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巡查两遍,一方面规范值守、完善相关台账,另一方面也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由于小区地下车库是开放的,存在外来人员直接从车库上楼的隐患,居民的安全就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他便向吴书记建议,将地下车库的电梯封闭,并拓宽地库的人行道,这样既节省了人力,又让小区实现全封闭管理。同时,针对居民只拿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出入证,存在访客容易钻漏洞的问题,他及时建议,在为居民办理出入证时,不仅要携带身份证,还要带着房产证、租房合同、公司营业执照等证件,严格把控进出小区的人员和车辆,坚决守住社区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朋友们都说宅在家中无聊的时候,她总是忙得一天都顾不上喝水;当别的父母在陪孩子做游戏的时候,他在一遍遍的核实人员身份,一次次的询问出行信息。“不愧是组织部派来的干部,做事真严谨细致,有谢哥在,我们心里真踏实”。社区工作人员这样评价他。
“请问您今天测体温了吗?身体有没有不舒服?”“这是我的电话,您有什么需要,随时跟我联系。”疲惫却热情不减的谢镠扯着沙哑的声音说,这也是他每天对居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对于一半以上人口都是外来租户的小区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既要执行返京人员必须居家隔离14天的政策,又要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而且,附近小区出现的确诊病例让大家更为紧张和焦虑,有不少需要居家医学观察的人都问:“我们隔离这么多天,生活怎么保障?”面对居民的恐慌与不安,他安抚大家:“你们不要怕,我们会一直陪着大家,你们有什么需求尽管说,我就是你们的家里人。”
为了能及时收到群众的诉求与咨询,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面对居民的不理解,他总是以百倍的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把思想做通;面对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需求,他化身“代购员”“跑腿员”“快递员”;面对居民“不合理”诉求,他努力做到有求必应。有一次,一户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列出一个购物清单,上边密密麻麻的列了几十项:特价蔬菜、打折水果、买一斤送半斤的面包……面对这些“苛刻”的要求,他二话没说,拿着清单就去了超市,认认真真挑选,一样样核对,然后一个人提着几十斤重的东西送到居民家门口,那位居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说:“这里的很多居民都是租房住,经济能力有限,能为他们减轻负担,我们就要尽力去做”。
同时,他向书记建议,成立生活保障组,妥善做好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生活物资保障、水电购买、垃圾清运等生活保障工作。针对小区外籍居民较多的特点,他建议成立外籍人员服务组,由外语水平较高的同志组成,逐个提醒外籍人员及时到临时党支部登记,对他们进行防控政策解读和健康状况回访,并制作英文版提示张贴到每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对于外籍居民,我们要一视同仁,要让他们也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在他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居民的心态也逐渐发生变化,由焦虑、抵触变成了对他们的感激,14天隔离期结束后,不少居民来到社区,对他们说:“谢谢你们像家人一样陪我们度过这难熬的14天,你们送来的不只是生活上的便利,更送来了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
“其实群众并不是在抱怨,他们只是有些害怕,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不能后退,如果我们退了,他们该依靠谁?指望谁?而且,基层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对我们而言是繁琐细碎的小事,对居民来说,就是大事、急事、难事,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实做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他在战“疫”日记里这样写道。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惊天动地,只有细致入微的守护,他,正在以组工干部忠诚、担当的实际行动诉说着奉献,用奉献守护着幸福……
支部委员曹然。春节过后,外地和外籍住户陆续返京,特别是外籍人士,哪国人都有,使用什么语言的都有。曹然是俄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是其第二外语,这次来熙悦广场做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恰好所学专业有了用场。“特别高兴能把大学学习到的知识切实的应用到工作当中,能让外国人真正的理解中国的国情和政策并配合我们工作,把外籍人员也纳入社区防控体系,让防控堡垒更牢固是让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这是熙悦广场支委曹然最经常说的一句话,而她,也是熙悦广场临时党支部外籍人员服务组的主力成员。
社区刚开始推行临时出入证措施时,办证人数众多,有许多的外籍人员不明白临时出入证的作用,又不会汉语,用软件翻译起来沟通非常不方便,很容易产生办证队伍过长,办事效率过低的问题,曹然用英语和俄语与外籍人解释北京的政策和临时出入证的作用,并协助他们办理临时出入证,极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外籍人员的登记率,及时地把外籍人员纳入到社区防控体系当中。熙悦广场是开放型社区,采用楼自为战的防控措施,因为语言的限制,楼岗经常会与外籍人员发生摩擦,此时的曹然就变身为楼岗支援,哪里呼叫去哪里,在楼岗中仔细询问事情的经过并解读防控措施,让楼岗与外籍人员化干戈为玉帛。一名从定州返回熙悦广场的英国人,拖着大件行李停留在4号楼大堂,因为语言不通在微信群中求助。曹然迅速赶到,通过沟通得知这位英国女士安娜是送朋友去定州,自定州返回北京,并未离开中国。按照北京市要求,同样需要居家观察14天,曹然耐心的与安娜解释社区措施并获得了安娜的理解,之后14天,她每天都对安娜进行体温和健康回访,并在居家观察期满时通知并协助安娜办理了临时出入证。
随着境外输入病例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何把外籍人员纳入社区防控体系,又如何让他们理解并支持社区工作成为了社区工作中的难题。对于境外返京人员,无论中籍外籍,严格执行14天居家观察或集中观察,绝对不能出屋。针对居家观察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熙悦广场成立了生活保障组,按需为居家观察人员提供生活服务。而对于外籍人员的生活服务保障,则由曹然负责。曹然为处于居家观察期的境外返京人员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日提醒他们在群内报送自己的体温及健康情况,如果有生活需求,可以私聊曹然,由曹然来协助解决。2020年3月9日,下午5:50,中雨,正在写每日工作总结的曹然收到了南非女士Kuli Twala的求助,她需要在社区打水处打水,因为Kuli Twala完全不会汉语,所以曹然冒雨赶到13号楼,接过水桶在社区饮水机处为Kuli Twala打了三桶水送至家门口。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每次大家说起来时,曹然只是笑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他们一样是社区中的一员,应该一视同仁。
社区的防疫防控工作无疑是危险和繁琐的,曹然同样是一位有着两个孩子的妈妈,面对妈妈每日的早出晚归,孩子总是不能理解,曹然就会安抚孩子说:你们想不想出来玩?想!那妈妈去打败病毒,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出来玩好不好?好!曹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初学习外语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语言架构起不同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能让所学得所用,发挥所长,正是我价值的体现。希望能通过这次疫情,让更多国家看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中国精神,感受到真正的中国力量!”
为了加强熙悦广场的疫情防控力量,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水务局、区园林局和长阳镇派来了三十多名下沉干部与工作人员。大家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带下,团结一心,克服困难,认真严谨,使得广场防控工作按部就班,平稳优异。在多次监督检查中,受到上级肯定表扬。
同时,上级领导对坚守在防控一线的“战士们”关心备至,嘘寒问暖。区政府领导、委办局领导、镇党委、政府领导多次前来慰问,送温暖。特别是区水务局,区民政局、区园林局领导,经常给值守人员送来饮食和生活用品。使大家备受鼓舞,温暖无限。
在房山区委、区政府和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党员与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房山区已经三十多天未出现疫情。局面令人欣喜,成绩令人鼓舞。但疫情一天不被彻底消灭,就不能懈怠,不能放松警惕。仍要严要求,坚守阵地,彻底打赢抗击新冠肺炎战役!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