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0-03-27
返京人员在街道摊位前办理转送手续。新东城报记者 王峥 摄
3月25日零时起,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当晚,东城区首批湖北返京人员抵达天坛体育中心集散点,由各街道工作人员办理手续后转接至各社区,实现“手递手”的转送过程全闭环管理。在社区,返京人员受到热情欢迎,感受到来自东城社工一对一的贴心服务。
设立专班统筹指挥
记者在现场看到,集散点由3个篮球场组成,17个街道现场支起帐篷,每个摊位至少安排两位工作人员,包括一位主管领导和一位熟悉社区的干部。大门口拉着“欢迎回家”的横幅,设置了热成像测温仪,场地内的饮水处摆放着一瓶瓶矿泉水,供返京人员免费取用。
“我区在西客站和天坛体育中心分别设立了接转工作集散点,返京人员到达西客站后由专人引导前往集合点,测温后再由专人随车前往天坛体育中心。”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障在鄂北京人员返京工作,我区组建了由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牵头,区委政法委、公安分局、交通支队、卫生健康委、机关工委、外联办、体育局、环卫中心、17个街道办事处为成员的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文字信息组、西站工作组、转运工作组和集散点工作组,制定了《东城区在鄂北京人员分流转运工作手册》《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关于在鄂北京人员返京工作方案》,明确返鄂北京人员返京申请审批等近20项返京人员接转工作规范和具体措施,抽调40多人驻守接站接驳、分流转运、信息复核、物资保障等各环节岗位。
优化流程防止聚集
当天下午5点多,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和转运工作组取得联系,确认最后到京人员名单,同时通知现场守候的街道做好接待准备。半个小时后,一辆大巴车缓缓驶入天坛体育中心,首批9位返京人员陆续下车,由各街道工作人员领到摊位前办理手续。
“欢迎回家。”首位下车的黄先生,受到等候在此的和平里街道社工的热情接待。
不到20分钟,首批返京人员完成分流。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返京人员回家心切,区级转运中心尽可能优化每个流程,比如转送过程中信息表只需要工作人员交转,由工作人员签字,保证流转速度。到了集散地后,各街道只负责核对信息,核对完信息让本人签字后就可以上车回家,在车上可以填写返京表格、做社区登记等。
东城社工爱心陪伴
早在24日晚上,通过京心相助后台系统,崇外街道干部曹晶晶看到吴女士夫妇的返京信息。
“您买到票了,是吗?我在北京等你们,欢迎回家!”这句温暖的问候,吴女士顿时哽咽了,半天才说了一句话:“太好了,有你们在,我们就踏实了。”直到出发前,吴女士夫妇都不敢相信这么快就能回家了。
3月25日11点20分,吴女士夫妇坐上了火车,第一时间给曹晶晶发微信,“我们上车了!”下午5点55分,从黄石北出发的G488次列车抵达北京西站,此时,街道驻点干部陈志胜早早等候在天坛体育活动中心,准备接他们回家。
当吴女士夫妇听到“欢迎你们回家”这句话,瞬间眼圈湿润了,街道社工接过吴女士一家的行李,来到崇外街道登记站,吴女士夫妇连声感谢,经过登记信息、核实信息、社区评估,这对夫妇符合居家隔离条件,乘爱心专车回家。
吴女士夫妇开始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生活。为了做好返京人员居家隔离工作,崇外街道12个社区建立由分管社区的街道处级干部、街道人员、社区工作者、楼门院长、社区保健医组成的爱心小组,建立服务台账日志,采取订单式服务,将每天需要代办、代购事宜通过电话、微信向爱心小组反馈,爱心小组专人负责采购及配送;通过建立专门微信群,每日上下午定时汇报身体状况,为返京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