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0-04-094月4日-6日,东城区以“忆满京城情思华夏”为主题,通过“云祭扫”、“云朗诵”、“云展览”、“云教学”等丰富多彩的网络“云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慎终追远、缅怀先烈、敬畏自然、健康生活,充分展现了清明节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激发了广大市民群众面对疫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共克难关的家国情怀。据统计,节日期间东城区共举办形式多样的“云活动”43项,63场次,参与市民群众近2万人次。
一、初步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文化活动体系
节前,根据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要求,东城区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清明节文化活动的通知》。区文化和旅游局根据工作要求积极动员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区级文化单位以及街道文化部门做好清明节的活动组织工作。节日期间,东城区文化馆、图书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文化活动;全区绝大多数街道文化部门也都组织了相应的线上祭扫及展览展示活动;建国门街道的苏州社区和龙潭街道的光明社区更是在紧张的防疫工作之余,通过线上征集活动,线下张贴海报的方式传承文化、缅怀先烈。
二、网络平台作用凸显,“云活动”成为亮点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清明节受疫情影响,为了避免人群聚集,东城区充分地利用了文化馆、图书馆、街道、社区等单位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网络平台,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或到现场看展的固有模式,把传统的线下活动搬到了“云端”。居民既可以足不出户“做”手工,宅在家中“看”展览,又可以透过云端“诵”诗歌。第一文化馆的清明节线上视频讲座,包括了清明节历史、清明风俗习惯和清明节风筝三讲,兼具了知识性、文化性和欣赏性。第二文化馆的“放风筝驱疫情 迎健康”东城区北京扎燕风筝制作与放飞视频教学课堂上,非遗传承人结合了北京扎燕风筝的历史传承和技艺特色,现场教授风筝的制作和放飞方法,使观众在家中就可以动手制作自己心爱的风筝。第一图书馆的《追忆先贤缅怀先烈—清明节的铭记》展览则通过连环画介绍了新中国开国领袖、元帅、将军和为革命牺牲的战士的故事,以此致敬先烈,缅怀英雄。第二图书馆的“人间清明英雄赞歌”抗疫回眸云上诗歌朗诵会,在筹备的半个月里,组织了来自北京的作家、艺术家、资深媒体人等,创作并朗诵了18篇回眸抗疫,缅怀先烈的优秀散文诗歌作品。北新桥街道、交道口、建国门、天坛、龙潭等街道也相继开展了网络祭扫活动,采用线上微信文字祝福等方式寄托追思,通过“云祭扫”的方式,献上寄托哀思的花儿追思先烈。
三、加强线上交流,鼓励居民参与
今年受疫情影响全部的线下活动都搬到了线上,为了吸引和鼓励群众参与,东城区各单位都对自家的活动精雕细琢,从活动品质和宣传创意上下功夫。区第一图书馆举办了“阅读新时代书香东城赞荣光—复工复产,纪念战‘疫’胜利摄影作品征集活动”,通过征集摄影作品,纪念我们来之不易的战“疫”胜利,记录特殊时期的每个瞬间。东四街道举办了“忆家训谈家风促和谐”清明节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在“东四街道青少年阅读群”内开展了“忆家训,谈家风,促和谐清明节主体教育活动”,通过老人、父母、孩子之口讲述各自的家风、家教亲身体验,并把部分家庭好家风,好家训的精言金句发布在群里,用于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景山街道举办了“清明·云上文化园线上展播”活动,活动以清明为契机,以“慎终追远缅怀先烈敬畏自然 健康生活”为主题,发动社区党员群众、文化爱好者在云上文化园展播原创文化作品(包含舞蹈类、书画类、摄影类、朗诵类、皮影类、陶艺类等),培育居民文明、理性、健康的幸福生活观。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