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0-04-1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英勇奋战,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新东城报摘登爱心健康驿站工作人员、在集中观察点服务的老字号餐饮企业工作人员和东城区援汉社区卫生防控专家的“疫”线日记,感受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的奉献与荣光。
爱心健康驿站
做抗疫路上照亮他人的那束光
【讲述人】
杜文琳
年龄:35岁
身份:永外街道社区建设办工作人员
杜文琳(中)为入住人员送上爱心欢迎卡及爱心礼包。新东城报通讯员 辛桦 摄
从1月28日(农历正月初四)至今,杜文琳参与一线防疫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在抗疫过程中,他亲身感受到一个优秀集体和党员同事们所迸发出的强大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2月13日,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3月25日,他被调到专门为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或需要集中进行医学观察的湖北返京人员提供的场所——爱心健康驿站,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把湖北返京人员当做家人
防疫初期,我在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统计组工作。3月25日,我被调到爱心健康驿站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作为湖北返京人员集中隔离点,爱心健康驿站承担着艰巨的任务。一开始,因为湖北返京车次大多集中在傍晚和深夜,但又无法确定入住人员是否需要晚餐(需提前订餐),造成我们有时候只能用方便面给他们应急。
为了能让入住人员吃上一口热饭,我与区指挥部沟通,及时拿到入住人员的联系方式,并逐一沟通确认其是否需要晚餐,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暖心服务。
侯女士是东四街道居民,怀孕4个多月,和她一起入住的还有她12岁的儿子。为了安抚她,我特意做了一张爱心欢迎卡,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礼物,其中有儿童拖鞋和一些玩具、零食。
在驿站门口迎接侯女士的时候,我很明显地感受到她是带有情绪的。但是,当我把准备的物品交给她时,尤其是当她看到了手写的爱心欢迎卡后,我看见了她微微上翘的嘴角,听到一声真诚的感谢。
这个时刻,我对自己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我只为群众做了一点事,但他们对我的认可却那么大。我将继续努力下去,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用坚守换来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团聚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感觉亏欠家人很多。
一天晚上,正与两岁的闺女视频通话,赶上入住客人抵达,我只能马上挂断。等我忙完回过神来,已经是深夜。
在妻子给我发来的一段视频中,孩子一直对着手机哭喊,希望我能回家陪她。听到孩子的哭泣声,我眼眶发酸,心中难受极了。我没有对妻子多说什么,只说了一句“辛苦你了”。
我想,正是千千万万在疫情防控期间坚守的我们,才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团聚。
记者手记
同事把杜文琳手写的爱心欢迎卡发到微信朋友圈,很多人都惊叹:“天呐,居然是手写的。”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饱含情谊的手写卡片更显弥足珍贵。“我始终认为手写的祝福语中浓缩了更真切的情感,笔墨的轻重,言语的温情都像是有人在对你说:来,让我们在战‘疫’的路上相互照亮对方吧。”杜文琳眼神坚定地对记者说。疫情终将过去,我们也终将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去。希望那一天尽早到来。
入境进京人员集中观察点
隔离人员吃上现场烹饪可口饭菜
【讲述人】
李雪松
年龄:43岁
身份:便宜坊鲜鱼口店厨师长
李雪松在集中观察点烹饪食物。
4月2日中午,在位于怀柔区的入境进京人员东城区集中观察点,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照例又吃上了东城区便宜坊鲜鱼口店现场烹饪制作的午餐。从3月中旬开始,东城区的入境进京人员全部在位于怀柔的集中观察点进行隔离观察,他们一日三餐的供应由这家老字号承担了起来。为了让隔离人员吃上更加可口的饭菜,3月25日,便宜坊鲜鱼口店厨师长李雪松等11名厨师带着换洗衣物、锅碗瓢盆和原材料开赴怀柔,和入境进京人员一起住进了集中观察点的宾馆,将一日三餐的远距离炒制配送改为现场烹饪分餐。
每日饭菜不重样,营养丰富均衡
集中观察点的酒店景色宜人,山上桃花成片盛开,山下一汪湖水清澈碧绿,可是我们几乎无暇欣赏。为了让集中观察点的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按时吃上一日三餐,我们11名厨师和十几名服务人员每天凌晨4点就要到岗,及时完成早餐和午餐的制作、包装和配送。吃过午饭不久,大家又为晚餐忙活起来,直到晚上8点才能回到驻地休息,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
和店里的烹饪条件相比,这里厨房面积比较小,工具也不太齐全,因此食品的切配工作还是由鲜鱼口门店负责。一日三餐都算上,我们每天要制作1600多份套餐,门店专门安排了20多位同事担任我们的后勤,负责采购原料、切配食材、运送半成品等工作。
隔离人员容易焦虑紧张,我们尽量换着花样让大家吃得舒心。我们将餐标分成高低两档,隔离人员可以随意选择。不管哪个档次,我们都注意做到营养丰富均衡,色彩搭配合理,口味清淡。每周7天,每天饭菜都不重样,早餐有烧卖、包子、蛋糕、面包等,午餐和晚餐有松鼠鱼、红烧牛肉等费工费时的菜品。
设置安全区,送餐箱每日消毒三次
目前,在位于怀柔区的入境进京人员东城区集中观察点中,我们负责其中5个集中观察点的送餐服务。为了保证安全,我们在集中观察点的分餐现场设置了安全区,所有人员进出都要登记信息、测量体温,并且换上鞋套,戴上帽子。送餐箱每次回收后要消毒,每天消毒三次。所有工作人员不能随意外出,每天由专人测量体温两次。
分餐时大家戴上手套,流水线作业。出于安全考虑,每样食品都必须单独包装。为了让隔离人员吃上热乎的饭菜,大家默契配合,快速分餐并运送到指定点位,保证饭菜的中心温度在65摄氏度以上。
这段时间,虽然我们住在集中观察点不能回家,工作量也加大了不少,但做好后勤保障也算为防控疫情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记者手记
4月2日中午,忙活了一上午的李雪松终于能坐下来歇一歇。自从来了怀柔,他的双手就被风吹得裂口,再加上频繁地用酒精消毒,两只手红彤彤的。他告诉记者,对于做惯了堂食的老字号工作人员来说,分餐和独立包装工作并不容易,再加上刚开始人手少,他和同事起初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锻炼,现在大家业务越来越熟练,炒制、分餐、包装、装车等各个环节都配合默契,为集中观察点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提供餐饮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越来越高了。
北京援汉社区卫生防控一线
参加武汉社区防疫
我觉得无比光荣
【讲述人】
杨晓欧
年龄:47岁
身份:王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副主任医师
杨晓欧(左一)在武汉开展社区防疫工作。
2月5日,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接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通知:在东城区选派一名基层防控工作专家,赴武汉指导基层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区卫健委最终选派区社管中心所属王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副主任医师杨晓欧赴武汉指导基层防控工作。
4月8日,武汉解封了,但杨晓欧还没有踏上回家的列车。“我会继续在武汉的社区里参与防控工作。”杨晓欧笑着说,“这里现在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帮助患者解决住院难题
在武汉的这段时间,我深深感到与救治患者的惊心动魄相比,社区防控不在聚光灯下,但却是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一旦形成明显的社区传播,传染源就不容易查清,随着人员在社区流动,感染人数就会爆发式增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区防控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疫情的发展和走向。
2月16日,作为北京援汉社区卫生防控专家组成员,我再次来到硚口区宝丰街道的3506社区。“社区里的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人都已经收入院或者转到了隔离点,压在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下了。”居委会赵主任依然忙碌,但看起来心情不错。而一周前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她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都是社区的患者打来询问床位的。
由于正是疫情快速蔓延的时候,医院床位紧缺,社区工作者虽然心急如焚,却也爱莫能助,只能是不停地安抚患者。经过了解,一些生活不能自理或需要透析等特殊治疗的病人收治最为困难,有时候好不容易等到了床位,却又因为收治医院无法解决透析等特殊需求而被退回。
我们随即向指挥部反映了情况,建议将患者情况和接收医院的条件匹配起来,避免周折。后来,随着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陆续开放,患者入院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
深入社区及时消除隐患
为了控制疫情,减少交叉感染,武汉启动了小区封闭管理。在以老旧开放小区为主的硚口区,这项工作异常艰巨。
在我们走访的某社区里,虽然路口有志愿者不停地劝阻过往群众减少出行,但仍有人不听劝告,甚至强行闯岗。听当地干部介绍,小区入口处就是一家超市,周边几个社区的居民大都来这里购物,有时候仅仅为了买一瓶可乐也会跑一趟。我们迅疾向区指挥部建议关闭超市,由社区与超市对接,组织居民团购,再由社区送货上门,有效减少了居民外出带来的感染风险。
一天晚上,一位我不太熟悉的北京同事通过微信群聊发来信息说:我不知道群里哪个是您的微信号,我是在岗位练兵时认识了您,前几日得知您去武汉援助,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您一定多保重。感谢您在岗位练兵时对我们的指导,昨晚自弹录制一曲《良宵引》,现将录音发在此,希望您在忙碌一天之后能睡个好觉,祝您一切顺利,盼早日凯旋!
握着手机,我久久不能平静,相隔一千多公里却没能隔断同事们的关爱,也正是大家的鼓励让我更加坚定地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武汉社工们。
工作组在武汉工作以来,走访了所有街道、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部分隔离点、福利院、养老机构等集中场所,对其防控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个人防护、消杀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工作组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都已得到认可和采纳。
能参加武汉的社区防疫工作,我觉得无比光荣。
记者手记
4月8日,杨晓欧和组里的同事来到樱花树下合影庆祝这一值得记录的时刻。虽然不能立刻回京,但杨晓欧已经用微信把下一步的计划发给了记者。“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国际疫情蔓延趋势不减,输入病例和散发病例仍有出现,社区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松懈。”杨晓欧说,虽然归期未定,但计划回京后在做好全科诊疗本职工作的同时,将在武汉工作中学习和积累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同事们,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共同守好北京的社区之门。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