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通州区玉桥北里社区社会组织小巷管家作用大,方方面面都“管”用

来源:通州区文明办

时间:2020-04-21

  玉桥北里社区社会组织小巷管家是一支“爱管闲事”的组织,在防疫期间,他们贴防疫宣传页;在看到社工值班顾不上吃饭,他们为社工做饭;不管是下雪还是下雨,他们站岗执勤一分钟也不能少;除此以外,他们还利用不执勤时间巡视社区,一旦发现情况就积极向社区反应……说起小巷管家的事情,那真是一句话说不完。现在让我们走近玉桥北里这支社区社会组织——小巷管家,细听他们的故事。

  临近过年,社区接到通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冠状病毒,及时预防,社区需要在各个楼门张贴防疫宣传页。社区的人手有限,楼门又比较多,张贴任务繁重。在居委会主任邹云艳的领导下,社区社会组织小巷管家的成员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把印有防疫的宣传页的张贴在了各个楼门。

  “咱们多贴点胶带,防止它掉下来。”小巷管家的队长王洪泉说道。

  “好嘞,一定要它稳稳地粘在墙上,撕都撕不下来。大家一出来准能看到。”队员一边笑着回答,一边手脚麻利地贴好宣传页。

  王洪泉说:“疫情发生以后我们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防止疫情的传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如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居民一开始不清楚。小巷管家的成员就根据社区居委会发放的最新防疫知识,在为小区进出人员测温登记的同时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引导他们要“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不聚集、不聚餐”。

  玉北社区的出入口是开放的,没有封锁的大门,刚开始执勤站岗时,没有办法拦截车辆和人流,大家集思广益。这时,玉北社区邹主任建议,可以两个人站在出入口两侧,用手拉着条幅,制作出一个拦车拦人的“条幅大门”。

  “刚开始执勤的时候,大家就想着得先把小区封闭起来,刚开始没有头绪,后来想到用横幅做遮挡。”王洪泉说道,“还别说,这个方法还挺不错的,还吸引了其他社区专门过来学习。”

  “小巷管家这次在防疫站中不辞辛苦守卫着玉北家园,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居民王德利说道。

  在邹主任的安排下,玉桥北里社区社会组织小巷管家每天在社区门口,站在一张桌子、几张小板凳搭起的小区疫情防控执勤站前执勤。一个口罩、一支测温仪、一瓶酒精消毒液、一份登记表、一份出入证便是他们每个人的“装备”。

  在这次防疫中,小巷管家成员出现了很多情况,但是他们都积极克服,坚守在执勤岗位上。

  2月29日,雨蒙蒙地下着,风嗖嗖地刮着,社区社会组织小巷管家的成员张守刚没有带伞,但他仍在细雨中坚持执勤,身上都淋湿了,他也没有说回去避一避。

  另外,从3月1日开始,社区社会组织小巷管家的成员周六周日都执勤上岗,孩子们在家休息也吃不上父母亲手做的饭,但是他们都没有一句怨言,非常支持父母的工作。

  “我们小区是一个特殊小区,里面有牙科医院、有银行、有交取暖费的地方等。在疫情期间,很多牙科医院都停了,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呀!很多人从十几里外的地方过来看牙。我们的外来人口工作量很大。”王洪泉说道,“但是我们的成员都坚持执勤,守护着大门。”

  “我们在执勤的过程中,有特别理解我们的人,体会我们的辛苦;也有不理解的蛮不讲理。”王洪泉说道,“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笑脸相迎。尤其是遇到那些不理解的人,我们更要注意态度,要耐心开导。”

  有一次,他们在执勤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司机年轻小伙子的行动轨迹上显示他出过京,现在还不够隔离14天,所以不允许他进入小区。

  小伙子听了以后很生气。他说:“你们怎么这么多事,我回来看望我爸怎么还不让进了。”

  “大家都没有恶意,都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小巷管家的成员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不停地跟他解释现在国家防疫的要求和情况。小伙却不依不饶。

  最后,折中的方法是让小伙的父亲下楼,远远地看一下她,顺便把他带的礼物拿走,同时也让小伙放心,他父亲没事。

  还有一次,一个小伙子喝了一点酒,他非要去小区医院看牙。

  王洪泉按照流程要登记他的个人信息,但不管问什么,他都不说,嘴里一个劲儿的嘟囔:“我就在这个小区附近住,怎么就不能进去?我还有那个小区的出入证呢?”

  “那麻烦您把那个小区的出入证拿出来?”王洪泉说道。

  那人看了一眼王洪泉,什么也不拿,直接就往小区里走,王洪泉就在后面追。其他执勤的人一看不对劲儿,就跟居委会打电话。终于,王洪泉、玉北社区邹主任,他们一起在47号楼拦住了那个人。

  最后,在邹主任耐心地劝说下,那名男子才不情愿的拿出来隔壁小区的出入证,也配合王洪泉测量了体温。

  “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情况,第一时间跟咱们居委会沟通,居委会也第一时间解决。”玉桥北里社区的副书记郝艳说道。

  在执勤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感人的瞬间。一位拖着小推车,车里装满了菜的阿姨走向小区,人还没有走到身边,声音先响了起来:“大姐,又在值班呢!”

  她走进以后,主动把手臂伸了出来,王洪泉量了一下,体温正常。

  “你们真是辛苦了。谢谢呀!”说完,她就拉着自己的小车走了。

  “我们在站岗的时候,听到有人说你们辛苦了,真是太感谢你们。”王洪泉说,“那站了三个小时岗的劳累就会消失不见,心里也会觉得暖暖的。”

  “王队长,小区西门西侧的广告牌的后门已敞开,灯管和电线漏了出来,不知道是人为还是风刮的。”张守刚在他们微信群里说道。

  “王队这个是玉桥中路红了等左侧100米东的地方,大马路上的隔离带被车撞了。”冯玉中说道。

  随后玉桥北里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郭振新立即找来了锁,把广告牌后门锁上,避免发生不安全的事情。同时,也联系人解决隔离带的事情。

  “现在我们都有了职业病,不管走到小区哪里发现问题都要及时反映。”冯玉中说道。小巷管家的付出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咱们小巷管家一年春夏秋冬从未停止对玉北社区交通、环境卫生、帮扶老人进行监督管理,让我们为他们点赞!”居民王德利说道。

  “我们小巷管家也是在社区的安排下,和邹主任的领导下,做我们该做的事情。”王洪泉说道。

  居委会的社工在防疫期间没有时间休息,平时中午也不回家,吃不上热乎的饭只好用泡面来填充肚子。有一次,社区邹主任执勤,到了下午两三点还没有顾上吃饭,其他社工不定时吃饭也是常有的事情。

  “我们小巷管家的人看到这个情况以后,就很心疼,更害怕他们这样凑活着吃,会影响他们的健康。于是我们几个就商量着,给这些孩子们做饭。”王洪泉说道。

  于是,王洪泉、胡春霞,冯玉中,高玉霞,张守刚,纪香兰,李瑞凤等人就准备好饺子馅、面皮等,还带上了电饭锅,一起来到居委会,在社区的二楼活动室,大家热火朝天的现场为他们包饺子。看,胡春霞阿姨熟悉的擀皮、包馅,摆盘,感觉她不是在包饺子,而是在制作一个精美的工艺品。终于,饺子在大家期盼的眼神中出锅了。

  “饺子好吃吗?”小巷管家的一名成员问道。

  “好吃!”社区的社工一边吃,嘴里一边称赞道。

  小巷管家的王洪泉、胡春霞,冯玉中,高玉霞,张守刚,纪香兰,李瑞凤等人也在那边笑开了花。

  幸福一家人 共同来防疫

  社区社会组织小巷管家队长王洪泉家里有103岁的公公需要照顾,还有一个13岁的孙子需要看管。他老伴毕跃民是社区社会组织365防火墙的成员,也是这次防疫工作的志愿摄影师,在疫情期间,他们俩都需要站岗执勤。

  据不完全统计,王洪泉每周执勤的时间超过60小时,毕跃民更是早出晚归,为这次防疫工作拍下精彩瞬间。虽然,他们俩人尽量错开执勤的时候,但有时候还会撞在一起。每当这时候,王洪泉就会准备好水和一些必须的食物,放在桌子上,让13岁的孙子照顾爷爷。比如爷爷想喝水,就端给他水。

  “我们执勤,有时候忙得顾不上做饭,孩子们都很理解。尤其是我家小孙子,在这段防疫期间,表现得非常好!感觉他懂事了很多,也长大了很多。”王洪泉说道。

  “我爸也特支持我们的工作,我每天出门的时候,他都会说,要记得戴口罩,要多喝水。”毕跃民说道。每当说起这个的时候,他的脸上就会流露出幸福满足的笑容。就在说话期间,毕跃民又摁了一次快门,拍下了社工测量体温的温馨画面。

  “老王呀,那真是负责,她家里那么忙,她还总是及时出现在执勤的岗位上。”薛桂珍说道,“这精神真的值得称赞呀!”

  不论天晴还是下雨,从早上8时半到下午5时半,从执勤至今,在玉桥北里社区西门或者北门,总能看到小巷管家的身影,他们坚守在小区防控阵地,化身防疫战士,有效阻止疫情蔓延传播,守护小区居民生命健康,用行动筑牢小区防疫坚实屏障。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