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西城广外街道社区老党员:行动践初心 防控冲在前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0-04-26

  每一枚党徽背后都有一段初心故事。每一次付出背后都有一份对家园深沉的爱。今天的广外战“疫”一线,就有这样三位老党员。

  广源社区老党员 陈颐荣

  解除隔离后,她火速冲上疫线

  4月19日,刚拿到《解除隔离告知书》的老党员陈颐荣就“闲不住”了,主动来到广源社区党委“报到”,加入到了抗疫党员志愿者队伍当中,参与门岗值守和其他防控工作。

 

陈颐荣在小区大门处值守,为快递员测体温

  “没事的,居家隔离期间不要有抵触心理,要积极面对,在家里也要勤洗手、多喝水,做简单的运动,如果需要什么帮助可以跟我们说。”期间,陈颐荣还主动要求为居家观察人员提供服务,通过电话和微信等形式,隔空“喊话”,疏导情绪。

  说起陈颐荣,她还是广源社区第一个“解除隔离”的河北返京人员。4月14日,她从秦皇岛返回广源小区,立即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居家隔离,在体温监测和健康管理中度过 “不能出门”的每一天。

  就在陈颐荣安心宅家的第4天,也就是4月18日,北京政策调整,在津冀地区连续驻留满14天的来京人员、本市往返津冀地区的人员,不再实行14天居家观察。社区第一时间为符合条件,且身体状况良好的她送上了解除证明,以及小区出入证等。

  陈颐荣说:“居家隔离时,社区安排了专人跟我对接,需要什么,一个信息就会第一时间送上,内心很感动,让我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如今我要把这份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依莲轩社区老党员 崔秀琴

  暖心送帮扶,照顾邻居老两口

  今年70多岁的崔秀琴是依莲轩社区第三党支部书记。疫情期间,她无微不至照顾着住在楼上、八十多岁的老两口。

  老两口的女儿春节前到美国探亲,年龄大、耳朵聋、腿脚不便,买菜成了难题。得知这一情况后,崔秀琴主动找到社区,承担下了为老两口买菜的“任务”,每天都会早早地到菜店买新鲜的蔬菜、水果,定时定点给老两口送去。

崔秀琴(粉帽子)看望老两口儿

  一天,老两口突然给崔秀琴打来电话,称有急事儿。崔秀琴赶紧上楼,原来是老太太咳嗽没有药吃了,想让她陪着去卫生服务站。崔秀琴先安抚老俩口,然后赶紧给社区说明情况,联系老人家属送医。

  崔秀琴说:“老人打电话找我,说明信任我,我是党员,也是支部书记,没理由不照顾他们。”

  除了照顾生活外,崔秀琴还经常给老两口在美国的女儿拍老人的生活照,让她在那边放宽心。

  年轻的志愿者们劝崔秀琴:“崔老师,您都那么大岁数了,告诉我们干就行了,别累着。”而崔秀琴总说:“语言苍白无力,只有实际行动才铿锵有力。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问卷,在疫情面前要交出满意答卷。”

  手帕口北街社区老党员 吴郁梅 

  哪儿有需要,我就在哪儿服务

  吴郁梅是广华轩5号楼的一名退休党员,原本社区安排她在所住小区的门岗值守,但疫情期间,志愿者数量不够,看在眼里的她主动找到请缨:“社区哪儿缺人,我就到哪儿去服务。”

吴郁梅(右二)在广华轩小区卡口值守

  于是,社区重新调整了值守安排,吴郁梅来到了自己并不太熟悉的手帕口北街7号院值守。刚去的前几天,院里进出的居民因为这位“陌生”志愿者太“较真”而不太配合,觉得她“管的太严”,刚出门买趟菜、回来拿趟东西就查好几遍出入证,没有必要。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吴郁梅总是笑着解释:“我不认识你,就更应该认真把工作做到位,这是对你们负责,也是对我的职责负责。”

  几天后,院里居民逐渐接受了这位“较真儿”的“吴姐”,理解和配合她的工作,门岗处更和谐了。

  一日入党,终身奉献。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党员们的那颗初心,始终如入党时那般坚定。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