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东城区东直门“泥人张”来了,“最可爱的人”出镜

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0-04-27

  

  走进东直门民间艺人张世玉家中,会看到好几个玻璃储物柜,里面陈列着一件件陶泥工艺品。这些陶泥工艺品有中式仕女肖像、十二生肖及各种葫芦摆件,还有为此次疫情作出贡献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教授肖像……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颇具趣味。

  疫情期间,张世玉做了这组“最可爱的人”系列,为武汉人民以及奋斗在一线的所有工作者加油打气,感谢他们的付出。

  2010年左右,张世玉开始接触陶泥工艺品制作。在这之前,他一直自学钻研捏面人,积累了不少关于手工艺品制作的经验。“我从小就喜欢看老师傅吹糖人、捏面人,慢慢地自己也琢磨,就渐渐迷上了。”后来,机缘巧合张世玉看到陶泥工艺品,发现原来陶泥材质色彩亮丽且制作简单,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艺术效果也很好。

  于是,张世玉将自己掌握的捏面人技艺,用在了陶泥工艺品制作上,通过捏、压、拉、卷,把一块块不起眼的陶泥捏成想象中的样子。张世玉指着其中一个储物柜,记者看过去,只见柜上的摆件几乎没有“雷同”款,远远望去以为都差不多,但细细端详,每个摆件的纹理风格迥异,形态也凹凸有致。

  用张世玉的话说,手艺活看着简单,但是要做得活灵活现,还得下功夫琢磨。比如,制作陶泥工艺品,不能一味地照搬原貌,一定要突出原型的神态,要想掌握这个精髓,得从生活中找灵感。因此,他平常外出遛弯儿时,就留心观察身边人物的面部特征,在脑海中“临摹”五官,为自己制作陶泥工艺品积累素材。

  如今,十年过去,张世玉制作了数不清的陶泥工艺品,有的珍藏在储物柜里,有的赠送给亲友,还有的通过东直门温馨家园、敬老院和社区手工艺坊等组织开展的课程,分享给了更多喜欢手工艺品的人。他希望将这项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甄珍)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