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0-05-06牛街街道的社区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先士卒,处处做表率。发挥余热,温情暖人心。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区环境变得更好,让邻里之间更舒心,他们就是社区里的“热心肠”。
老人突感不适找楼长
2020年4月3日周五下午,家住牛街东里社区的楼长刘铁玲刚进楼门,就接到了张老师打来的紧急电话。
“张老师,您有什么事?”“我现在身体不太舒服,麻烦您能过来一趟吗?”……
今年80多岁的张老师是一位独居老人,退休前是小学老师。老人的女儿现任某中学的初三教师,平日工作比较忙碌。刘铁玲与老人同住一个楼层,“老人身边儿没人,我就帮着照看”。每天早晚,她都会通过微信互道早晚安,问候老人的身体状况。
这天,张老师突感身体不适,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身边的邻居刘铁玲。事发突然,刘铁玲先是打了120,又立刻赶了过去。“您母亲现在心脏不舒服,我们已叫了120,一会儿送到医院。”和老人的女儿取得联系后,刘铁玲盘算着接下来送院就医的问题。
“过年时就是我们几个一起负责消杀。”群内都是社区里热心的党员、志愿者,“有困难,大伙都会主动伸把手相互帮衬”。刘铁玲想到送老人入院自己还缺帮手,于是把这一信息发到了平时经常联系的老姐妹群里。
收到消息,杨连仙和袁桂娟两位大姐立刻赶到,还带来了几千块钱。大家帮忙把老人抬上了急救车,送往医院。支部书记李丽华安顿好老妈,也及时赶了过来。就诊、取药,这几位“热心肠”一直陪着老人看病。好在老人是血压高,医生给吃了药,观察没事,大伙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等她们将老人送回家,都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老人女儿上完网校8点赶过来,对几位大姐的行动表示由衷的感谢。
“如今,帮助独居老人已经成为我们楼里的新风尚!”在二支部的带动下,楼里的志愿者已和多位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建立了帮扶对子。
老连师傅义务理发
家住牛街西里二区的连崇生是大家伙儿公认的“热心肠”。从2004年回迁到牛街,近20年来,只要谁家有事找到他,他都会帮忙。他把雷锋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社区里有些街坊邻居腿脚不便,这简单的理发就成了一个难事儿”,几年前,得知这一情况,老连师傅自掏腰包买了理发工具,在家琢磨起来。
每次理发,老连都会展示出他娴熟的手艺。首先将头发打湿,用梳子梳理成一个合适的角度,然后用一只有力的手掌扶稳脸颊,另一只手操作电动推子,剪发完成后不忘修整鬓角,做到精益求精。不一会,一个清爽又利落的男士短发就完成了。
随着理发次数的增加,老连的“装备”也跟着升级换代。从手工推子到电推子,从一把梳子逐渐变成了一个工具包。
每次上门理发,顺带手儿,老连也会帮着腿脚不便的朋友洗洗澡、做做家务。他说每次上门,就是跟大家唠唠家常,“没觉得是个什么事儿”。
修理自行车、疏通下水道、更换灯泡……“闲不下来”的老连总是利用业余时间琢磨着各种手艺,尽自己做大的力量帮大家伙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他说,“作为一名退休党员,没有别的想法,就想发挥一些余热。让社区更加和谐,让居民之间更加亲密。”
“感谢!感恩!”一位老连师傅的老朋友给社区工作人员发来感谢信息。
小人物,大感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们守护着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也成为了社区内一道温暖靓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