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时间:2020-06-01林立的高楼随处可见,茂盛的农田却格外稀罕。随着朝阳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村民住进楼房,但很多人向往绿色生活的情结却没有变。为增加城市的农业元素,区种养中心在京城梨园、朝阳公园、蓝调庄园、中国水谷等多处公园湿地开辟出五谷示范园,让城里人认“五谷”,让久违的农田场景实现城里人寻找农耕记忆的心愿。
朝阳报记者 王嘉樾 摄
农田景象成风景
朝阳区东五环的郊野公园——京城梨园专门开辟了一片2亩的五谷示范园,栽种了30多种农作物。经过6年的时间,京城梨园的五谷示范园已经相当成熟,各种粮食也涨势惊人。这不,不少市民都奔着示范园来欣赏“农田景象”。
远远看去,近半米高的黍子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马铃薯已经开出白紫色的小花,大豆、苦荞麦等生长旺盛,一片绿油油的颜色。两位老农正在拿着锄头清理田地内的杂草。伴着微风吹动起的黍子,俨然一幅灵动的农耕画卷。
“现在是土豆和大豆的花开得比较好,4月份那会儿油菜花盛开时更是花香四溢,引来好多游人驻足观赏……”区种养中心相关负责人刘士勇说道,“两位老人是我们从平房地区请来的‘老前辈’,他们既有农耕经验负责打理农田,又成了公园内的一道风景线。”刘士勇告诉记者,在两位老农的管理下,京城梨园的五谷示范园中的粮食一直长得很好。
别看这片示范园只有2亩地,农业专家们可没少为这忙碌。为了选取适合朝阳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种,区种养中心的专家们从全国各地的粮食品种中精挑细选,进行培育试验。“光是蚕豆,我们就更换了3次品种,棉花的种子也是从新疆采购的。”刘士勇告诉记者,区种养中心为各个公园提供种子和肥料,并进行技术指导。在区种养中心的技术指导下,京城梨园、朝阳公园、中农春雨、蓝调庄园等多个公园种下土豆、花生、蚕豆等农作物,形成了农业景观。
朝阳报记者 王嘉樾 摄
农业科普识五谷
“这是谷子,就是咱们平时吃的米饭,这是黍子,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在京城梨园的示范园内,一位带孩子来的老人按照标识牌上的介绍仔细讲解黍子的特性和食用方法,她指着田地里的黍子给身边的孩子做起了科普。“以前这些粮食家家都种,一点儿都不陌生。但进城后,就很少有机会见到这种农耕场景,孩子更是见都没见过粮食长在地里的样子。”老人说道。
五谷示范园不光为来往游客增加农耕知识,园内还成为众多单位、学校的农耕科普基地。
“现在,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别说是分辨‘五谷’,就连‘五谷’是哪五种作物也没有多少人说得清。五谷示范园恰恰成了城市里的农业课堂,让市民有机会不出城就辨‘五谷’,让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农业知识。”刘士勇说道,在公园内种植五谷、蔬菜和景观作物,推进了朝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向城市拓展,不仅为郊野公园增添了“农味”,也成为城乡居民认知农业、感受农业文化的乐园。
农耕体验留乡情
5月中旬,位于高碑店地区的中国水谷湿地公园“农家小院”内,种下了十余种农作物,现在,各种农作物已经出苗,院内还摆放了拖拉机、农具等,让市民体验城市中的农家场景。
“由于高碑店地区部分居民是搬迁上楼的,有一定的农耕情结,还是很怀念以前的农家景象。待向日葵、油菜花等具有观赏性的农作物长成,还将对院落以及屋子进行整体布置,营造真实的农家生活场景,让大家感受回忆过去的乡情记忆,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高碑店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家小院”会在满足游客对旅游度假、休闲娱乐需要的同时,加入农业观光、农耕展示、农事体验、风土人情等内容,留住大家的乡情。
作为第一个打造五谷示范园的城市公园,今年,朝阳公园开辟出两亩地用于种植粮食。在区种养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朝阳公园开展了一次员工体验活动。员工们从松土、施肥、挖坑、栽培、浇水、搭藤架做起,陆续种下花生、土豆等农作物,在这个盛夏时节亲身体验了一些农作物的耕种过程。
“以前都是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镜头,这是头一次尝试耕种,原来种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体验完种植的员工表示。
“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亲自体验农耕文化,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在种植中享受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时光。”刘士勇表示,区种养中心于还将持续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进街乡、进机关、进公园、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让示范园成为传承农耕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新引擎。
(责任编辑: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