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隔空云观展——房山区西周燕都遗址青铜器

来源:房山区文明办

时间:2020-06-02

  伯矩鬲

  通高33厘米 口径22.9厘米,1975年房山琉璃河M251出土。平盖,盖顶中央置一由两个相背的立体小牛首组成的盖钮,盖面饰以浮雕牛首纹,角端翘起。口沿外折,方唇,立耳,束颈,袋足。颈部饰六条短扉棱,扉棱间饰以夔纹,袋足均饰以牛头纹,牛角角端翘起,高于器表。

  此鬲纹饰十分精美,各部均以牛头纹装饰,主体纹饰皆为高浮雕,给人雄奇威武之感。艺术设计和铸造工艺极为高超,是周初青铜器中的杰作。

  盖内及颈部内壁铸有相同的铭文“才(在)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盖内4行15个字,颈内壁5行15字。

  堇鼎

  通高62厘米,口径47厘米,1974年房山琉璃河M253出土。

  口稍内敛,口沿外折,方唇,直耳,鼓腹,三蹄足。器内底有三个圆形浅洞,分别与三足相对。两耳外侧各饰一组相对的夔龙纹,口沿下饰一周以扉棱为鼻的六组兽面纹,三足跟部各饰一组兽面纹,其下有三道凸弦纹。

  鼎腹内壁铸有铭文“燕侯令堇饴太保于宗周。庚申,太保赏堇贝,用作太子癸宝尊□。□”4行26字。记载了堇饴奉匽候之命去宗周向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之事。

  释文:燕侯派大臣“堇”前往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为太保(召公奭shì,燕侯克的父亲)奉献食物,太保于庚申之日赏赐“堇”许多贝币(西周初期货币)。“堇”返回后,用这些贝币为已故的太子癸做鼎,以示纪念。

  此鼎造型雄浑凝重,纹饰简洁古朴,是目前北京地区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件,代表着北京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度水平。

 

  克罍、克盉

  1986年房山琉璃河M1193出土。

  克罍:1986年琉璃河遗址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通高32.7厘米,口径14厘米。弇口,圆肩,鼓腹,圈足,有盖。双兽首耳,衔环。一侧下腹部有一兽头形鼻,盖及器身肩部饰圆形涡纹,颈部及腹部各饰一凸纹和凹弦纹,盖内和器壁内有相同铭文43字。

  克盉:1986年琉璃河遗址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通高26.8厘米,口径14厘米。前有流,后有鋬,有盖,鼓腹分裆,下有四柱足。盖及颈部饰鸟纹,流上饰蝉纹。盖内和器壁内有相同铭文43字。

  克罍、克盉出土于椁室的东南部。椁室位于墓底正中,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3、东西宽1.8、高1.58米。按当时的葬俗,死者的随葬品主要放在椁室之中,其中成组礼器主要在头前的空间部位。

  铭文的大意为:“周王说:太保,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国的君侯,统领羌、驭、微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管了土地和政府机构,为了纪念此事铸造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克罍、克盉这段铭文,涉及到燕国册封和燕侯世系,反映了西周早期分封制、宗法制度等许多重要的历史事实,因而该铭文对西周早期历史及燕开国史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圉方鼎

  通高33厘米 径18.2厘米,1974年房山琉璃河M253出土。此鼎器盖可倒置做浅盘。口沿下装饰的双身共首龙纹系同时表现龙的两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独特的艺术透视法。

  器盖内、器腹内铸有相同铭文:“休朕公君,燕侯赐圉贝,用作宝尊彝”。铭文记载了贵族“圉”参加周王典礼并获赐贝币,铸鼎纪念这一殊荣。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