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0-07-03九十九载,建党初心未曾改。历史缅怀,共抗疫情使命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东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动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者,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社会。
冲锋在前:参加社区值守
孔昭芝是东直门街道东外大街北社区的一名老党员,疫情发生后,孔昭芝毅然报名加入社区防疫志愿服务队伍,成为了一名相对“高龄”的志愿者。每当说起她参与防疫志愿工作的细节,她都笑着摆摆手:“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就得冲锋在前,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党员应尽的本分。
赵俊福是永外街道革新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年前,赵俊福得了脑血栓,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文明实践站志愿者队伍中,而且经常对社区工作人员说:“有什么事情随时给我打电话,随叫随到,保证完成任务。”
赵俊福从春节加入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以来,无论刮风、下雨都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我作为革新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又是老党员,特殊时期我能做多少做多少,要对得起胸前的党徽。”
疫情期间,像孔昭芝、赵俊福这样的党员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全面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他们在特殊时期的举动感动了社区的工作人员,也被社区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不忘初心:捐出“特别党费”
疫情期间,今年已经93岁高龄、66年党龄的张润庠,自愿捐出一万元作为“特别党费”,为抗击疫情增添一份力量。“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纷纷投身抗‘疫’,听说在职的干部春节都没有休息,奔走在一线,我非常感动。”张润庠说着,渐渐湿了眼眶,“我年老体衰不能够亲临抗‘疫’一线,只能以交‘特别党费’的方式略表寸心。”
率先垂范:垃圾分类我先行
在东四街道南门仓社区,有一支由25名志愿者组成的垃圾分类志愿队,队员们都是退休老人,年龄最大的已经76岁了。不论是平房区还是楼房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他们的日常工作都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巡视、宣传、督导、反馈。
巡视是查看垃圾是否混投,宣传是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督导则是监督物业或第三方的垃圾清运,最后,志愿者将发现的问题拍照上传给社区,再由社区反馈给街道专班或第三方,方便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改进。
志愿队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老党员,他们觉得自己作为党员,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应该率先垂范,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去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垃圾分类。
为民服务:带领居民自治
郭淑香81岁,季玉珍71岁,老姐俩都是北新桥街道海运仓社区12号楼的居民,也都是退休多年的老党员。2018年,她们和12号楼的党员、居民自发组成“二月兰”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共有15名固定队员,队员们自己给自己下任务,自己给自己排班,带领全楼117户居民共建共治共享。
无论是在抗击疫情的一线,还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志愿者挺身而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志愿者勇于担当、为民服务的责任使命。
(责任编辑:张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