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相关资料 > 图文简报往期回顾 > 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

垃圾分类模式新 创新机制重长效--顺义区马坡镇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出实招

来源:首都文明办

时间:2010-06-25

  顺义区马坡镇高度重视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在深入调研、试点探索基础上,形成了以垃圾减量化为核心的“户分类投放、村分类收集、统一分类运输、集中分类处理”垃圾分类管理新模式。

  立足实际,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按照垃圾大类粗分的原则,将垃圾分为四类,即:灰土(包括炉灰、扫地土等)、可回收物(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等)、有害垃圾(包括废农药及器皿、废旧电池、灯管、灯泡等)、其他垃圾(上述三类之外的其他垃圾)。按照分类标准,实行户分类投放:即每户配置2个小型户用分类桶和2个编织袋,村民自行将所产生的垃圾分类投放;村分类收集:其它垃圾装入街道垃圾桶,灰土倒入街道垃圾池,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送至村垃圾暂存间;统一分类运输、集中分类处理:其它垃圾由环卫中心使用垃圾压缩车运送至镇垃圾中转站或区垃圾综合处理中心进行综合处理,灰土由镇运送到指定的灰土填埋场进行掩埋处理,可回收垃圾由专人收购处理。

  以点带面,强化工作推进机制。一是试点先行,典型带动。将白各庄、石家营、庙卷、西马坡4个村作为全镇垃圾分类工作试点村,先期开展试点工作,为全镇探索积累经验。分类工作在全镇铺开后,试点村作为其他各村的参照标准和样板,推动整体工作的质量提升和进度提速。二是广泛动员,全面推开。在对前期调研和试点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制定了《马坡镇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全镇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动员大会,对活动要求、主要任务、工作重点等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各村村干部、垃圾分类专管员、保洁员等进行业务培训,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标准、分类方法等。利用广播、悬挂标语、党员和村民代表串户走访、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把握重点,建立目标责任机制。一是健全组织,明确责任。成立镇垃圾分类工作检查指导小组,负责全镇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形成部门间协同配合,广泛联动。各村成立垃圾分类工作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并设垃圾分类专管员,负责具体工作。镇与各村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村党支部“三个文明”考核。二是建设队伍,加强管理。重点加强垃圾专管员和保洁员管理,镇、村定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直接与工资奖励挂钩。发挥镇保洁服务中心等专业保洁队伍作用,分区包片,加强对各户的日常检查,并对村民分类不彻底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清运人员再进行三次分拣,杜绝未分类垃圾上车。

  创新载体,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激发动力。开展“垃圾分类示范村”评选活动,对分类工作成绩突出的村给予物质奖励。各村依据自身经济实力,制定奖励措施。如石家营村对按规定做好垃圾分类的家庭每天奖励1元钱;白各庄村给分类家庭每年每户600元和每人每月6元钱电费的奖励,不合格家庭扣除部分奖励;泥河村合格家庭每月每户给予15元奖励。二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挖掘潜力。建立了“镇对村、村对户、户自查”的分级监督考核机制。镇垃圾分类检查指导小组组织村民代表、垃圾分类专管员等,采取定期抽查、不定期暗查和每月全面检查等办法,对各村进行检查督促、互检互评,对工作突出的村进行表扬奖励,对行动慢、力度小、重视不够的村予以批评曝光。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