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相关资料 > 图文简报往期回顾 > 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

厨余垃圾变堆肥 旅游村垃圾减量成效显著

来源:首都文明热线

时间:2010-07-30

在第16个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现场,民俗村文艺表演精彩纷呈。

农家乐里垃圾分类引导员正在引导游客正确投放垃圾

农村娃也要做垃圾分类宣传员

  “大队出资设置专门的保洁员每天到民俗旅游户家里回收垃圾。民俗旅游户原来每天产生垃圾200多斤,现在经过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产生的垃圾不到100斤。” 大兴区庞各庄镇梨花村的张书记介绍到,该村原来每次清运垃圾需要2万元,而且每半个多月就要清运一次,自从进行了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不仅环境变得更加清洁,垃圾清运的费用也节省了下来。

  7月29日,伴随着第16个“周四垃圾减量日暨绿色旅游月”活动走进梨花村,梨花村的张书记把垃圾减量的“秘诀”告诉了大家,“作为旅游村,每到春秋季节,前来赏花看景的游人络绎不绝,村里的60多家民俗旅游接待的游客很多,其中厨余垃圾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将厨余垃圾通过发酵变成了堆肥,既做到垃圾的减量回收,又可以为果树提供肥料,这个做法一举两得。”为此,梨花村建立了四个发酵池,将厨余垃圾和树叶等垃圾堆到发酵池里,在高温天气下,10天左右垃圾便能变成了肥料。 

  为了促进垃圾分类更有效地进行,梨花村还建立了由12人组成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在全村宣传普及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提高村民的垃圾正确投放率,做到“能减尽减、能分尽分、能用尽用”。与此同时,庞各庄镇里将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生态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出资1600万元用于建设管理,对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达标的村给予资金补贴,促进了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开展。

  作为垃圾分类引导员,旅游户村民韩士永谈到,在游客就餐时,他都会提醒和引导客人适量点餐,杜绝浪费,剩余的餐饮打包、随身带走。
  目前正是旅游旺季,对此,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于德斌谈到,为打造绿色旅游的旅游环境,北京市旅游局和首都文明办专门组织成立了行业工程的垃圾减排与环保领导小组,研究出了100个在节能环保领域的知识窍门。在今后的“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中,将在全行业和领域进行更大范围的宣传和推广,为北京市创建世界文明城市做出贡献! 

  活动现场,市区有关部门各领导向韩士永等十个绿色旅游民俗户授予绿色旅游宣传员胸牌。中国广播艺术团、战友文工团等文艺团体,演出了以“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并穿插进行了垃圾处理知识有奖问答,增强了大家“垃圾分类低碳旅游”的意识。

  据了解,以“周四垃圾减量日”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活动8月份将走进北京市各社区。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