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先进典型

西城区:乐享退休生活 胡同收藏家痴迷研究收音机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03

张泽民(左)正在给街坊介绍自己收藏的收音机

  退休后的生活怎么过?对于这个问题,家住延年胡同的张泽民,在自己的兴趣中找到了答案,因为他从小就对半导体收音机感兴趣。如今,他家中还收藏着从1959年到1979年全国各地生产的三百多台半导体收音机。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还是少年的张泽民为了听广播,就在煤堆里找来了黄铁矿,又爬上屋顶用铜丝拉了根天线,制成简单的矿石收音机。街坊邻居一听张泽民会自制收音机,纷纷鼓励孩子和他学习。“那会儿,我和小伙伴特别节约,出去玩都是走着去,很少坐公交,将省下来的钱买收音机零配件儿。”张泽民回忆说,那个时候如果大家打听到哪里能买到零配件,就会一大早去排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有个牡丹电视机厂,在西四丁字街设立了一个零件儿销售店。许多收音机迷都集中到那儿,买零件自己组装。后来,东直门也有了一个出售工厂淘汰下来的电子零件商店。由于是旧货,价格比其他地方便宜很多。例如一个瓷片电容,正常价格是八毛钱,在那儿才四分钱,“那些被淘汰下来的零部件,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尤其在找稀缺零部件的时候,我们都会和老板提前说好,然后在到货的那天赶早排队,等着拿货。因此也结识了很多无线电爱好者。”张泽民说。

  自做收音机让张泽民在快乐中不断收获惊喜。一次他发现正在制作的一台收音机缺少喇叭,而且电子零件商店也缺货。无奈之下,他只能跑到附近的电子零件交换中心碰碰运气。幸运的是,张泽民刚好遇见一个出售喇叭的朋友,对方同时也看中了他刚刚在杭州买到的一副小耳机,最后,张泽民用小耳机换了一个“大喇叭”。

  那时的配件太贵了,有些配件单价就要8块,赶上一个人一月的生活费了。“我当时进厂工资是18块钱,拿8块钱去买收音机配件,大家都开玩笑地说,无线电无线电,尽往里垫钱了。”张泽民说。

  1970年,张泽民因工作关系调去汉中。当时,那里只有一家电器零件商店,修收音机的地儿也特别少。需要零件张泽民一般选择回北京淘换。身边人谁的收音机坏了他就给谁修理。在钢厂大队有个收音扩音机,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不响了,拿到汉中和西安也修不好。最后到了张泽民手里,没两天就修好了。

  “我觉得最好听的声音就是收音机修好的时候。”张泽民说,如今他经常把自己收藏的收音机带到社区进行展览,很快就吸引了不少人。很多人夸他技艺纯熟,他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北京西城报 记者许彩芳)

(责任编辑:王宇静)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