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先进典型 > 其他

宋正武:有温度讲感情接地气才能聚人气

来源:北京西城报

时间:2018-01-31

  打响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第一枪,三年累计拆违1493处、40524.9平方米;拆违后新增地区绿化面积近15000平方米;治理辖区内阜外大街、西外大街、北礼士路、南礼士路等28条主要道路“开墙打洞”商户约1005户;绘制地区背街小巷地图“挂图作战”——带领城管队伍奋战一线交出这份傲人成绩单的,正是西城区展览路城管科科长宋正武。在城市治理这场浩大的行动中,“拆完咋没人告状”是宋正武常被问及的问题,“疏解整治促提升、背街小巷治理,需要有温度、讲感情,要接地气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都说城管是只“铁拳头”,但在宋正武看来,有温度讲感情接地气,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才能更好地凝心聚力推进工作。百东社区王福生曾以开面馆为生,面馆是违建,拆除后以何为生?宋正武设身处地为王福生着想。“王福生的年龄和家庭情况都符合公益性组织就业条件,拆违行动前我们就给他做工作吃定心丸,拆违后帮助他应聘当上了社区治安协管。”宋正武说,像王福生这样的群众,在整治提升和治理行动中他们遇到了不少。“国家的相关福利与优待政策,政府公益性组织如何联络,再就业有哪些允许条件,退休生活是否能得到保障。这些都是疏整促的‘必修课’,我们应该装在心里,要用足政策民生拆违。因为疏解腾退、环境整治关乎城市发展,也关系到当事人的饭碗、住家和生活。我们帮助群众增加收入,帮助他们找到组织,让他们感觉有人管了,感觉到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就能一起共建共享北京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阜成门北大街17号楼西侧路”街巷长,这是宋正武2017年以来的新担当。不到200米长的胡同,因为临近商业区,周边居民乱停车、私装地锁,停车成为难事。宋正武针对停车资源做文章。首先拆除地锁,向驻区单位和居民们说明公共资源很稀缺,协调驻区单位一起实现“错时停车”。白天,上班族车辆有专人管理,晚上居民停车自治,居民们纷纷点赞。

  作为街巷长奋战在一线只是宋正武工作中最小的一部分。身为展览路街道城管科科长,宋正武肩上的担子很重大,超乎常人想象。停休一个月督办中央、市级环保督察案件,圆满完成任务;北展地区14个市场的疏解撤并、核心区20多条重要街道整治“开墙打洞”,示范小区综合整治环境建设……不光任务艰巨,更需要找准突破口。“展览路街道辖区违建数量多、情况复杂,制定计划超前研判、扎实开展调查摸底、争取群众支持与配合,就更显得格外重要。”提前一年甚至两年准备,一纸行动方案中涉及到的规划图纸、历史渊源、建筑期限、问题症结,都需要一条一条地梳理,有的要连改十几遍,有些流程需要一年半才能走得完,“对于想干工作的,现在国家政策好,给予的机会也多,以前啃不动的硬骨头也有机会去圆满完成,我这一头白发也就值了。”宋正武说,这一年多下来,他们城管科干部的体检全都是“亚健康”,但大家依旧边学边干,还努力创新。在推进阜外大街整治过程中,展览路创新性地提出了“四维治理”工作模式,以区域化、立体化、持久化、精细化治理,推进大街小巷同标准和环境民生双保障。

  十年多奋战在城市管理工作一线的宋正武,对于自己的家庭很难做到完全兼顾。孩子2017年考大学,爱人动了大手术,他都放弃了休假,一心扑在繁重的城市管理工作上,无法时时刻刻陪伴在他们身边。每天早上为爱人准备好饭再出门,宋正武7点多来到单位,查检头天的工作进度,因为有不少工作和协调会都是晚上推进的,9点一上班就布置当天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强度循环坚持一年多,才有那张位居全区前列的成绩单。

  “疏解整治不容易,提升行动就更不容易,但群众的诉求必须放在首位来考虑,业态调整、街区整理、背街小巷达标,都不能影响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这样的街道工作才能有温度,才接地气,最大限度地凝心聚力。”宋正武说。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