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V蓝北京
时间:2018-03-30助力公益 变废为美
刘大伟,出生于1983 年1 月,中共党员,美术教师。自2010 年9 月开始,带领学生利用瓦楞纸板进行美术作品创作,以废旧的瓦楞纸箱为载体宣传环保,将环保理念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家庭,至今已影响了上万个家庭。2016 年,刘大伟创办“亿棵树1023”亲子公益志愿服务队,致力于亲子公益、变废为美、奉献爱心和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刘大伟是北京市市委讲师团百姓宣讲团成员、北京市志愿服务文化推广师,他的宣讲激励人心,对志愿服务文化推广有着极大的宣传作用。
2010年9月,学校为教师配备了一批新的电脑。装完电脑后,面对着散落在办公室的100 多个大纸箱,刘大伟突发奇想——何不用利用这些纸板箱让孩子们进行美术创作?变废为美的同时,还能节省纸张。于是,刘大伟将100 多个纸板箱剪裁成大大小小上千个板子,开始引导学生以“画”“撕”和“刻”的方式创作出别有特点的艺术作品。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在创作的过程中,他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用儿童独到的视角进行创作,纸板上开始出现一个曼妙的“童画世界”。他还发现瓦楞纸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性:“低碳环保、来源充足,既可以节省纸张,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还可以呼吁大家养成节约意识和废旧材料再次利用的好习惯。”刘大伟在2011年开展北京市教育学会“儿童瓦楞纸板画教学研究”课题工作,他潜心研究瓦楞纸板创作,于2014 年出版专著《废纸板上的童趣》一书,2017 年又出版了《废纸板创意实验室》,深受大众喜爱。用纸板箱进行艺术创作这种方式,从最初家长的不理解,到后来家长的积极配合,由每一个孩子影响到了家庭,再由“小家庭”扩展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并支持了刘大伟这种变废为美的做法,很多人特意将单位、家庭中的废纸箱留下来送到学校,支持刘大伟的工作。
艺术环保,共建文明
2016 年,刘大伟参加北京市绿色宣讲团,传播自己瓦楞纸板创作的环保故事,面向全市开展变废为美宣讲活动30 余场。他在宣讲过程中结识了各个领域的很多榜样人物,备受启发,决心成立属于自己的环保志愿服务队伍——“亿棵数1023”亲子公益服务队。这是一支汇聚了多领域行业公益环保达人的队伍,服务对象是父母和孩子,通过亲子活动增强孩子与父母间的感情,在活动中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致力于通过这种绿色环保活动在孩子内心深处埋藏一粒种子,从小教育孩子节约、环保、变废为美、奉献爱心。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围绕如何变废为美,服务队就开展了30 余场亲子公益活动,曾走进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职工服务中心、海淀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房山区基金小镇、朝阳区龙翔社区等地开展了“变废为宝、亲子公益”活动,受益家庭百余家。此外,“亿棵树1023”还经常举办各种变废为美的展览,将团队创作出的各种工艺品向广大市民宣传绿色环保理念。除了开展变废为美的创意活动,他还带领团队走进房山区儿童福利院,开展以“走进福利院,寒冬送温暖”为主题的亲子公益活动。
“亿棵树1023”作为亲子公益志愿服务的代表,在公益环保领域起着积极的带头作用,不仅带动了身边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到环保志愿服务的队伍中,也传播了物尽其用的环保理念;同时,关爱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增进了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孩子从小关心他人的思想,受到了高度的赞扬。2017年6月5日,“亿棵树1023” 亲子公益团队受邀参加“V 蓝·北京——我的环保日记”互动传播公益活动推介会,向广大市民展示了变废为美的作品,传播环保理念。他所创作的瓦楞纸板画荣获“优秀环保作品”称号。
刘大伟说:“我们做这件事情不是想要把每个人培养成艺术家,而是要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把环保的意识渗透进每个家庭里面,通过个体的传递,总有一天所有人都会关注这件事情。环保不是靠说,而是要靠做,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大家的力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刘大伟的瓦楞纸板画研究成果被确立为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5 年12 月,他远赴宁波参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四届“高质量课堂展示”活动,荣获“教学改革创新”一等奖。2016年2月在新京报第九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中荣获“十大感动社区人物”入围奖称号;2016年5月, 荣获房山区“最美青年教师”称号;2016年12月荣获北京市委优秀宣讲员称号。他所创立的“亿棵树1023”作为亲子公益志愿服务的代表,于2017年4月学雷锋日接受房山区志愿者联合会的表彰;2017年“变废为宝、增绿减霾”项目获得北京市小微志愿服务项目支持计划支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而他本人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和房山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房山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