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北京好人现象巡礼 > 英模榜
刘刚:危情勇士雨夜救人
来源:首都文明网时间:2013-08-21

刘刚

  简介:

  刘刚,男,1986年12月出生,北京市房山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员服务中心科员。

  2012年“7·21”特大暴雨当晚,刘刚同志奋不顾身,在积水最深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南岗洼地段成功组织营救被困人员170多人。被困人员获救后,刘刚同志没有顾得上自家也受到暴雨灾害的危情,继续在现场协助专业救援队伍参与后续救援工作,直到7月23日晚上才离开现场,48个小时没有休息。

  刘刚曾荣获北京市抗击“7·21”特大自然灾害先进个人、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北京榜样、首都治安志愿者标兵等荣誉称号。

  事迹:

  去年的7·21特大暴雨,让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叫刘刚的80后小伙,他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房山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办公室工作。

刘刚在工作中

刘刚讲述自己的故事

  接人路上遭遇洪水

  刘刚是一名80后,刚刚工作的时候,刘刚自己常常在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当他经历了去年"7·21"特大暴雨的洗礼后,他终于找到了答案。

  去年7月21日,北京下起了暴雨。下午6点多,刘刚进京接人。当车辆行驶到京石高速南岗洼路段时,积水瞬间漫过车的机器盖,车熄火了。紧跟着,跟在他车后面的三辆车也熄了火。刘刚和几位司机师傅在大雨中互相帮着,吃力地把车推出积水。这时雨越下越大,交通都瘫痪了,刘刚正准备把自己的车推走的时候,忽然听到了求救声,顺着声音看去,出京方向的车道上,水像决堤一样从四面灌了下来,很多人互相搀扶着,撕心裂肺地喊着,叫着,哭着,往大巴车顶上爬。

  向被困人员伸出援手

  水太大了,刘刚赶紧跑到附近工地求救。十多名工人二话没说,拿着绳子和救生圈,跟着刘刚冲回现场。来到桥头,他们全都傻眼了,三辆大巴车淹在水里,刘刚的小车也像船似的漂了起来。天好像漏了个大洞,大雨不断从天上泼下来,水位在急速地上涨着,情况十分危急。于是,刘刚赶紧对旁边的工人说:“兄弟们,人不够,赶紧回去叫人吧。”

  顾不上别的,刘刚把一根绳头扔下去,一名工人拿着游过去,把绳头交给车上的人,固定在了车窗上,另一头拴在距离护坡最近的大树上。这样,被困的人就可以套着救生圈,顺着绳子一点点自救。这时,洪水已经接近大巴车的车顶了,汹涌的洪水夹杂着石块树枝,猛烈地拍打着车窗,人们乱作一团。看到有人送救生圈过来,人群中出现了混乱,谁不想先走啊。眼瞅着为了争抢救生圈延误逃生时间,刘刚急了,他直接下水,艰难地游到大巴车顶上,大声喊:“都别乱!让老人,妇女和孩子先走!我保证我最后一个走,相信我,大家都能获救。”

  听到刘刚的话,骚动的人群稍微安静了下来,男人们也自觉地后退,腾出了一条生命通道,让老人、孩子和妇女先逃生。就这样,刘刚在车上负责将救生圈套在每个人身上,护送他们下水,几名工人在岸上拼命地拽着绳子,六七名工人在洪水中来回送救生圈,剩下的工人在岸上转移群众。有一些身体较好的获救者也自愿留下来帮忙,也许是榜样的力量,救援队伍逐渐壮大起来,救援速度也越来越快。

  坚持到最后他才撤

  第三辆车上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她用颤抖的手紧紧拽着刘刚,让他先救她的孙子。原来老人的孙子刚做完胸腔手术,伤口不能沾水。听到这话,刘刚眼睛一热,他流着泪对老人说:“您放心,您先走,我保证您孙子一定没事儿,我跟他一块儿走。”最后,车顶上只留下刘刚和另外一名工人陪着这位病人,其他人回到岸上想办法。

  雨越下越大,眼看着不断上涨的大水就要超过车顶了。大雨中,这位病人浑身发抖,刘刚就用车上的两条被子给他裹上,陪他说话。七八分钟后,工人们带来了两只大塑料桶,刘刚一看摇摇头:“这不行,这样会翻的,快找其他东西过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无情的暴雨在考验着刘刚和救援人员。这时候,工人们又找到了几块拼在一起的泡沫板,大家把病人扶到泡沫板上,刘刚和一名工人一前一后拽着绳子,推着泡沫板,扶着病人,一点一点往岸边挪动。看到那名工人实在游不动了,刘刚就在前面拽着绳子,用双腿夹着这名工人,他拽着泡沫板,缓缓地往岸边移动。短短七八米的距离,刘刚不知道游了多久,上了岸,他才感觉到腿一直在抖动,已经抬不起来了,原来是长时间在冷水中,腿已经痉挛了。

  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营救,三辆公交大巴车顶上被困的200多人全都获救了。刘刚说,幸亏当时工人兄弟们及时伸出了援手,没有大家的互相帮助,他一个人,就是累死了,也救不了几个人。那一夜,在暴雨中,让他看到了浓浓的人间真情;那一夜,在暴雨中,刘刚也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和爱的力量。“经过了那个不平凡的暴雨之夜,我开始懂得,生活就是由许许多多小事组成的,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做好每一件对国家、对公众有益的小事,勇于奉献,见义勇为……这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这些小事,汇集在一起,我们就能一天天接近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