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21-09-16西四北六条一处标准的四合院院门。
一些传统习俗中,特别看重家庭出身,尤其是男婚女嫁,讲究“门当户对”。坐着人力车逛胡同,师傅一定会在规制较标准的宅院门前停几分钟,为你讲讲“门当户对”。
胡同里传统宅院的建筑构件,下有门墩,上有门簪。门墩大家都熟悉,也叫石墩,形制标准的鼓形也称石鼓、抱鼓石。门簪则是门楣上方的圆形或六边形的木制立柱。二者其实都有建筑加固的作用。但在传统习俗上,它们与等级也有关联。
门墩有简有精,有圆有方。简陋者自然多是普通人家,硕大精致者多为大户人家。而方形多代表主人为文官,圆形则是武将。若门墩上方还有狮子造型,那可能就是权贵家族了。门簪均为双数,多为一对或两对,“户对”的多少,也往往代表着这家人的权势。
由此,男婚女嫁时,只需要看一眼对方院门的门墩和门簪,也就知道地位、家境是否对等了。甚至是文官与武官,也有谨慎联姻的说法。这就是传统讲究的“门当户对”。否则,那就是“高攀”或“下嫁”。当然,今天这些封建思想早就被破除了,但作为历史文化,它还将继续存留在胡同里。
原文链接:
https://bjrbdzb.bjd.com.cn/bjwb/mobile/2021/20210915/20210915_032/content_20210915_032_1.htm
(责任编辑: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