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时间:2012-11-19“25年前,北京市大部分中小学对“艺术教育”还很陌生。当时想要选拔一个参加国际演出的学生艺术团,甚至找不出一家。”时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金帆艺术团创始人陶西平回忆说。正是这一尴尬,促使陶西平下定决心,发展中小学“艺术教育”,倡导建立学校艺术团体。
25年前,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浪潮席卷社会。一些格调不高,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艺术形式和作品进入校园。北京市教育部门认识到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决定将校内艺术教育与校外艺术教育相结合,倡导在中小学校建立一些校内艺术团体。
当时,北京市教育部门想以海淀区几所学校的管弦乐队为基础组建乐团。陶西平请来了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先生听孩子们演奏,没想到,李德伦先生意外地称赞了这支不成熟的乐队,并支持成立学生乐团的想法。从那天起,北京市第一个学生管弦乐团成立了。
乐团叫什么名字呢? “就叫金帆吧。” 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的陶西平回忆说,“金帆寓意着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才的彼岸。”
25年来,金帆艺术团从几十人的小乐队,发展成为80所学校参与,拥有94个团体,涵盖交响乐、民乐、管弦乐、话剧等十几个文化艺术领域的艺术团体。 “金帆”逐渐成为北京市艺术教育的一面旗帜。
从校园里只有流行音乐,到80所学校都创办了专业的学生艺术团体。金帆艺术团25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北京市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陶西平说,金帆的实践说明,艺术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不应该是一个停留在书本上的概念,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实施。
艺术团老师说,金帆艺术团发展的25年,是师生追求美、表现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团员们不仅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更通过艰苦训练、演出交流,懂得了付出与索取、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从金帆艺术团成立之初就开始给孩子们上课的著名指挥家黄飞立说:“成才”,不一定要成为音乐专才,而是成长为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但是艺术对一个人的影响会一直持续下去,促进他的全面发展。
带领三个学生艺术团取得“金帆艺术团”资格的才晓雯老师说,“挂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经常要求学生在成为金帆大家庭的一员后,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光比赛取得好成绩,更要有理想。“‘挂帆’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新的鞭策”。
王天阳是北京市中关村二小金帆管乐团原成员。从中关村二小到中央音乐学院再到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他走上了音乐之路。王天阳的父亲王琪说,是金帆开启了天阳的音乐梦想之路。
据介绍,自成立至今,金帆艺术团参加了党和国家的重大庆祝活动和外事接待任务上千场;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他们还出访了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了中外学生的友谊。
(责任编辑: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