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科普能不能更轻松一点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8-01-23

视觉中国供图

  “您好,能留步几分钟吗,我们来给您做一个科学表演。”

  “来看科学表演啦,像魔术一样神奇,像实验一样有趣……”

  尽管还是隆冬,天气寒冷,不过周三下午两点钟的西单商场门口行人、顾客依然络绎不绝。一阵阵热情的招呼声让人驻足,二十多位拿着气球、硬纸筒、塑料风琴管等道具的表演者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是参加“国际科学表演培训班”的学员正在进行科学实验街头表演。

  一位表演者握住塑料风琴管的一端甩动它,这个看似洗衣机排水管的东西就变身为乐器,随着转速加快,悦耳的声音由低到高;两根交叉绳子的两端分别套入两个人的手腕,如何解套难住了好几对志愿者,他们或互相转动身体或举着双臂大眼瞪小眼,被两根绳子困住的囧态让人忍俊不禁;一个用塑料垃圾桶制作的空气炮指哪儿“打”哪儿,“砰!”“砰!”“砰!”一连发的“炮弹”让纸杯一次次应声倒下,还调皮地撩动女观众的长发,而被“击中”的观众不但毫发无伤,还开心地要求“向我开炮”;现场吹起的两个气球被一根长竹签串成了“糖葫芦”,借用路边观众的手机在另一个气球处一压,气球就神奇地将手机“吞”了进去;利用硬纸筒、塑胶手套和塑料风琴管,你就能制作出一只炫酷的手套“风”,然后用它来演奏吧;怎么能把一个软木塞立在自己的鼻子上呢,找不同的人试,都没有成功,怎么办?借助两个叉子,成功啦……

  尽管气温只有零摄氏度上下,但现场一个个有趣的科学表演还是让不少人停下了脚步,从刚开始的不明所以到踊跃参与,对科学的好奇心战胜了对寒冷的畏惧。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子, 都有一颗好奇心,个个都变身为科学迷,有的围着表演者想学一手,更多的人在探究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一切都被站在不远处的大卫·普莱斯看在眼里。

  来自英国的大卫·普莱斯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表演大师,曾在都柏林世界街头艺人表演大赛中获得冠军。大卫供职的“科学很简单(ScienceMadeSimple)”是英国一个致力于向公众传播科学、启发和培养下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科普机构,主要的工作是为科学传播提供高品质的培训,包括演讲培训、街头科学秀培训,剧场技术,工程秀等。在英国,“科学很简单”团队每年都为中小学、工作坊、科学节创作大量优质的科学秀节目。大卫2017年暑假就曾来北京参加过城市科学节活动,献上了精彩的科学秀表演。这次大卫·普莱斯应邀成为“国际科学表演培训班”的主讲人,在北京的街头科学表演就是他的讲课的内容之一。

  表演结束,大卫·普莱斯不仅对学员们的表演一一点评,还激动地说:“科学表演是我一生的事业,我非常高兴能够在中国遇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虽然我是你们的培训师,但是今天,你们表现出的勇敢、耐心、真诚、热情以及专业度深深感动了我,我为你们骄傲!”

  同样站在一旁关注学员们表演的,还有这次培训班的主办方——城市科学节创始人、科学同盟网主任耿捷,作为一位国内颇具影响的科普活动设计和科学表演策划人,耿捷曾经率先将科学表演引入一年一度的城市科学节。

  “那是2010年10月,我受美国科学与工程节组委会的邀请,前往美国华盛顿观摩首届美国科学与工程节。”谈起与科学表演的渊源,耿捷说,“以前我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是十分模糊的,认为它是存在于科技馆或者是研究院里,那些晦涩难懂的科学名词和科技馆里冷冰冰的科技展品,让我对科学教育有天生的距离感。去美国参加科学节,使我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有了颠覆性地改变。”

  那年的美国科学节是在华盛顿特区的大草坪上进行的。当时耿捷住在一个离市中心很远的酒店,需要乘地铁前往,平时地铁的人不多,而且那天还是周末,不过耿捷发现,在越临近科学节场地的时候,地铁车厢反常地涌进越来越多的人,很多还是家长和孩子举家出动,到达史密苏尼亚博物馆站的时候,大家都集体下车了,大家都是去参加美国科学节的。

  来到大草坪上,耿捷放眼望去,草坪上临时搭建起了数百个活动篷房,有研究院、博物馆、大学、教育机构,还有科技公司,他们都在展示形形色色的科学教育的内容,而众多的家长和孩子在每一个展位前流连,孩子们排队参与很多科学体验活动,家长们也在一旁与科学家、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在广场的另一边,搭建了一个巨型的舞台,两位来自富兰克林科技馆的表演者在进行科学秀,巨大的鼓风机将一个笨重的保龄球吹起悬浮,空气大炮射出巨大的烟圈,孩子们在雀跃地追逐,那种欢乐的场面真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科学教育活动,倒更像一个演唱会、嘉年华。

  “就是此次活动上,我第一次认识了什么是科学节,发现了科学教育不再被囿困在象牙塔、围墙之内,科学能以如此之魅力走近大众。”也是在这次活动上,耿捷第一次了解到什么是科学秀。

  “顾名思义,科学秀就是科学的秀场,秀的方式有多种,夸张的、搞笑的、魔幻的、神秘的,无外乎是用公众乐于接受的演艺形式来展示科学的原理,这样的结果使科学不再是神秘的、冷冰冰的,而是鲜活的,可以触摸的。这种演艺科学的方式,也称之为科学表演。”

  回国后,耿捷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一起发起了中国第一个科学表演大赛,至今这项赛事已经举办五届,累计收集到2000多部科普剧、科学秀的剧本、视频,这些作品在很多大型的科普日、科学节活动上进行公开演出,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取得很好效果。如今,“全国科学表演大赛”已成为国内科普领域的知名品牌。

  耿捷告诉记者,国际上的科学表演有三个主要方式,第一种是科学戏剧,通过一个25至45分钟的科学短剧,有主题,有故事情节,揭示一个科学现象或者原理;第二种是科学秀,主要是对科学实验进行艺术的夸张,通过实验现象给观众带来一些视觉的冲击,进而引起观众对现象背后科学原理的好奇;第三种科学表演的方式叫科技演艺,有点类似街头艺人,通过一些近距离的科学演示,向公众进行科学传播。

  目前科学表演在国内正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各地中小学、科技馆仍是科学表演和创作的主力军,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宫、科研院所、教育培训机构加入到科学表演的创作队伍中来。科学表演正成为一个小到幼儿园小朋友,大到科技辅导员、学校老师、科学研究人员都能参与其中的科普传播形式。目前全国每年有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多个单位报名参加全国科学表演大赛。耿捷告诉记者,2013年中国科学同盟网还和新加坡科学馆共同发起国际科学表演交流大会,历时两年筹备2015年正式举办,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参与了这一国际性比赛。今年,这一国际科学表演大赛将在马来西亚举办。(北京晚报记者 蔡文清)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