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处分之后何分处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8-01-31

  松筠,历任驻藏大臣,军机大臣,陕甘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其官至大,出身却低,“父母贫困失养,流转至吉林商贩家,为之伺马。”凭出色而脱颖,碰到一位蒙古将军,“抚为己子。读书习射,读书骑射,皆冠诸曹。”由此进入官家法眼,一路飙升。

  松筠仕途经济,也曾稍有坎坷,至少挨过两次处分。一次是“丁丑夏”,其时乱自上作——上天把大气候搞乱了,半载未见滴雨,“上下诏求言”。说好可以提建议的嘛,奈何松筠“以直梗称”,其谏言直指皇帝,“公以上疏谏阻东巡”,逆了龙鳞,触发天子之怒,“上以其故违祖制,应置重典”,最初起意是要“斩立决”的,“念平日廉直,以二品衔谪为察哈尔都统。”

  这个处分受得有点冤枉。官场中人多半是受不得冤枉的,一日受了些冤枉,便离心离德。松筠却非也,他上了一折,叙其上疏因由,疏里自有忠诚表态,不曾有太多自污,更表达了忠民之意:皇上,您要举行东巡之典,不是不可以,若民众多打了三五斗,搞点歌舞,勉强行。然则,今年天那么旱,人民饭都吃不上,您到处去旅游,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若说松筠挨的这次处分,错不在他,是领导错了,那么另次挨了处分,领导是对的,他是错的。松筠这次犯错,所犯非政治错,乃技术错。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三月初八日,皇帝启銮往东陵致祭,行至汤山,出了一件大事,皇帝随身带的兵部大印不见了。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寻了一天一夜都寻不到。帝王出行,随身所带之印叫行印,其行印有钤发火票,调动军队,批发军需之用,正是请用之时,竟不知去向,自是非同小可。

  结果一查,乃是书吏吊儿郎当,让小蟊贼偷做废品卖。“虎兕出于匣”,谁之责?典守者之责。这事一路追查,有些人耳朵都给揪脱了,“拧耳跪链,严加追问”。松筠也挨了降职处分。他时任兵部尚书,理当自行保管印信,竟委之捷报处司员,该司员又委之书吏,书吏不知轻重,乱放君印,以致失窃。松筠由部级,断崖式受处分,“谪本旗骁骑校”——校官啊,大概是团级了。

  这处分受得大。心灰了?意冷了?破罐子破摔了?松筠没有。他受了处分后,二话不说,“公即持襆被向印房值宿”。家不回了,拿了被垫被子去印房站岗去。“有阻之者”:傻啊,受了那大处分,你还管公家事?回去带孙子去,宾馆打牌去,青楼听戏去。松筠听得这话,正色道:“军校之职,提钤值宿而已。予虽曾任大员,敢旷厥职乎?”

  挨了处分,忠于岗位之心,不曾稍减;挨了处分,坚守责任之意,不曾稍降,反之,忠诚心更增强,责任心更上升,松筠为官家人,你不觉得他非常合格?这般公务员,不是合格,而是良好;不是良好,而是优秀。审察官人,对事业之忠,对职业之诚,少看其顺风顺水升官际,多看其蹭蹬落魄居下僚时——其时能忠于职责,忠于分内事,多是靠得住的。“未浃旬,今上即位,仍负原官。”

  仕常犯错,士不犯错?领导常犯错,下属不犯错?清官也可能犯错,耿直之臣也有犯错时候。其他官人降职复出,不足道,松筠复出,且再升职,我举双手赞成。(刘诚龙)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