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大唐时,上阳宫女的哀怨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8-03-09

绘图/燕王WF

  有道是“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早在东周时期,洛阳是首都,东汉时期依旧,《两都赋》《两京赋》中都有洛阳。隋唐时期,隋炀帝建起了新的洛阳城。根据考古遗址测算,隋唐时期的洛阳城也近似正方形,每面都有六七公里长,也像长安一样划分成一百多个坊,是仅次于长安的大都市,并像长安一样富裕。更重要的是,隋代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唐代是大运河的受益者,而洛阳位于大运河上,进而成为唐代的粮仓——粟米、盐巴、布匹堆积如山。北方的粮食产量不足,都是靠南方来运输的。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攻下洛阳,也就等于断了大唐的供应后方。

  在古诗词里找一百首咏洛阳的诗一点也不费劲。随着唐王朝的发展壮大,长安装不下那么多王公贵族,拥挤得皇帝没地方办公了。在唐高宗李治时期,他在富裕的洛阳城的西北角,修建了一座离宫,叫上阳宫。

  上阳宫面积大约为八平方公里,是在隋代西苑十六苑的基础上修建的,宫殿的大门叫作提象门,宫殿叫作观风殿。上阳宫的富丽堂皇,在白居易的《洛川晴望赋》、贾登的《上阳宫赋》、李赓的《东都赋》中都有所体现。这座离宫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点是,它是武则天时期主要的办公场所。

  武则天是在洛阳发迹的,她要消除李唐王朝的影响,就得处处和李唐王朝不一样,以至于什么都对着干——李唐王朝崇尚道教,武则天崇尚佛教;李唐王朝以长安为中心,武则天就要以洛阳为中心。再加上她在长安时期树敌过多,总是做噩梦,洛阳正好佛教兴盛,她干脆就常驻洛阳了,甚至放了狠话:“永居洛阳,不回长安。”不过武则天确实说话算数,她在上阳宫一待就是五十年。这期间洛阳龙门石窟中那些最为精致的雕刻,都是武则天掏钱修建的。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在上阳宫病了,宰相张柬之发动了政变,立李显为皇帝,即唐中宗,又把大周改回了大唐。这时候武则天仍在上阳宫里,她已经八十二岁了,无力回天,不久就病逝在上阳宫中。

  关于上阳宫,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放宫女。唐代后宫宫女人数太多,佳丽三千不是虚指,唐玄宗时期据说曾达四万之众。每换一个皇帝,宫中就要随之换一批宫女,放一些宫女出宫,再补充一些进来。而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使得其他宫女都不再受到宠幸,稍有姿色的都到长安去了,上阳宫的后宫之中充满了哀怨声,很多宫女一住几十年,头发都白了也没见过皇帝,连化的妆都过时了。

  白居易特意写了《上阳白发人》一诗以描写宫女的悲惨生活:“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刘得仁的《悲老宫人》中,甚至写到老宫女有些“变态”的举动:“白发宫娃不解悲,满头犹自插花枝。曾缘玉貌君王宠,准拟人看似旧时。”

  只被君王宠幸了一次,就用一生来追忆它,这等生活太过悲哀。很多宫女实在无聊,就在红叶上题诗,让其随着水流飘去,让宫外的人看到以寄托情感。其中有一首诗写的是:“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据说捡到这片红叶的是诗人顾况,他立刻赋诗一首:“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他也将诗放在河里漂走,十几天后,又有人捡到漂出来的回诗:“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看来女人最需要的不是富贵,而是爱人的陪伴,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在唐中宗李显重新登基,恢复国号为唐时,他曾经下令免除赋税一年,放了三千名宫女出宫。而上阳宫中的哀怨,直到安史之乱中洛阳沦陷、上阳宫被毁时才停止。此后的几代皇帝,都有放宫女出宫的行为,赢得百姓叫好;而那些被放出去的宫女却没有家可以回,只好出家去当女道士了。

  如今,洛阳新修了上阳宫文化园。擅写宫词的王建写的这首《上阳宫》,权当对宫女生活的总结吧:“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侯磊)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