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长城大观园 小张家口

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04-08

远眺小张家口。

烽火台遗址。

蜿蜒的土长城。

  初春伊始,带着乍暖还寒的春风,我来到了位于八达岭长城东北侧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它就是群山环绕、风格古朴,略带有一些原始村落味道的村庄——小张家口。

  古长城重要关隘

  “一夫守关,千军莫过”。据史料记载,小张家口曾经是历代长城的重要关隘,至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辽金元时期,曾有3条北通内蒙、黑龙江等地的“御道”,延庆作为皇家通往故都交通要道的节点之一,就是过居庸关、青龙桥,再经小张家口北去的其中一条,是明朝以前北出塞外、南进京城的重要通道。至今,村落内还尚有一条青石古巷保存完好,古道痕迹依稀可辨。古时候的小张家口建有兵营,且张姓居多,故得名“张家口”。历史上一直都与塞北重镇张家口市同名同姓,新中国成立初期,延庆划归张家口地区管辖,为了区分才更名为“小张家口”。

  走进村子,目前还保存着相当完整的古民居群。穿村而过的土长城将小张家口民居分为南、北两部分,当地老百姓习惯称之为“里口、外口”,南半部也就是里口,民居主要采用青石和长城砖石建成,石墙石路、影壁花墙、门楼院落,既有南方小镇的细腻风韵,又有北方民居高墙大院的雄伟,建筑风格有明显的古代长城工匠遗留痕迹。小巷幽深、石墙高耸、青石铺路,古老的石磨房、豆腐坊、水井、水渠、石刻、饮马槽、石夯、石盆、石缸、石桌、石凳等随处可见,漫步青石小巷,依稀可以体会到千百年前古人生活气息。厚厚的石墙,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整齐坚固。石质器件,或静卧于墙角,或藏身于草丛,静静守护着这一方古老的静谧,无不真实具体地见证着小张家口村的古朴。村里多数老房子都砌有少则十几块、多则数百块长城砖。可见,历史的沧桑,已牢牢地嵌入当地老百姓的寻常生活。这种用城砖砌墙的老房子,成为另一种形态的长城史,一种掺杂了更多人间烟火而没有丝毫战场硝烟的长城史。还有一些房屋,完全用石头砌墙,可称之为石屋。特别是“里口”,街巷曲折幽深,完全用鹅卵石或青石板铺就,极富特色。村里的寺庙遗址众多,包括山神庙、龙王庙、泰山庙、娘娘庙、关帝庙(老爷庙)等约10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是泰山庙(俗称寨坡),村内还有明清时代古井遗址7处,全部用青石和花岗岩石头砌成,井深都在6-15丈之间,据说井水甘甜清澈、清凉可口,但是没能有幸尝一尝,倒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遗憾。

  八代古长城遗迹

  小张家口一带是长城历代修筑的汇集点,多个朝代的长城都途经此地,目前发现的就有燕、秦、汉、晋、北齐、北周、隋和明代八朝土、石、 砖、劈山四种类型古长城遗迹,是北京市境内古长城遗迹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堪称“长城大观园”,是长城历史教育的活教材。

  清光绪《延庆州志》记载:“古长城在州南二十余里,即燕塞。燕昭王用秦开谋置上谷塞。自上谷以北至辽西,秦始皇因其旧址而大筑之。至今,岔道以北迤逦而永宁一带遗址犹存。”延庆在战国时期属于燕国上谷郡管辖,州志记载的州南20里燕塞,就是八达岭北3公里小张家口地区的长城遗址。最令人瞩目的是劈山长城(斩山筑成),它既不用砖、不用石也不用土,而是将山劈开形成城墙。据专家考证,“斩山筑城,断谷起障”这种独特的修筑长城的方式在万里长城上实属罕见。

  北齐、北周、隋三代长城都是为防御突厥而建,延庆文物管理所在调查八达岭长城时发现了一段边墙遗址,该遗址自小张家口村西南向东至二道河,断续起伏,约几十里,其走向与《延庆州志》记载大致相符,大都是由干石碴儿堆叠的边墙。明代为了加强内长城的防护功能,还修筑了边垣(俗称土长城),南路边垣部分为黄土夯筑,宽处可达3-4米,高4-10米之间,十分坚固,在延庆境内长80公里,沿线有城堡4座,关隘8座,其中一个就是小张家口,凡城堡、关隘,均有城砖包砌,边垣虽属外线长城,但在历史上起到拱卫京师、守护陵寝、保境安民的重要作用。

  现在,当地建成了占地面积约14000亩的小张家口长城遗迹生态公园,园区内植被茂盛,游人站在仙桃山观景台,向南可以俯瞰八达岭明长城的雄浑与壮观,向北可以欣赏土、石、砖、劈山四种类型古长城的独特风格魅力。公园内的古长城没有经过任何人工修缮和装饰,可以真正体会到古老长城原始、古朴的自然风貌。在这儿,能欣赏到八朝古长城的苍凉与壮观,小张家口长城遗迹公园称得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天然博物馆。据说,小张家口村还现存两块明万历年间的石碑,其中一块为“分修长城题名碑”,保存相当完整,碑文记述了明万历元年(1573年)主持修建长城官员的姓名,此碑至今仍保存在一村民家。另一户村民家,还存有一块上书“大清”字样的石碑残片。

  古长城砖窑遗址

  既然建这么多长城,城砖肯定是不可缺少的。在小张家口,就有好几十处长城砖窑遗址分布于村子土长城两侧,其中有5座保存较为完好。在发现的窑址中,大多呈马蹄形,直径一般3-4米。有的窑底尚存部分残砖,窑门、烟道保存较好,很具有代表性。这些砖窑遗址大部分虽已废弃,但轮廓尚存,比现在的砖窑较小。据专家考证,小张家口的砖窑就是明代修建八达岭长城烧制城砖的地方。

  据说这里还流传着一个羊头山的美丽传说呢?相传,城砖烧好后,先用牛车拉到八达岭城下,然后再用人往上背。由于修建长城的地方山势陡峭,用砖数量又相当惊人,人工运输相当缓慢,很多往长城上背砖的民工被活活累死。一个小张家口山上放羊的老汉,看到每天都有背砖的人被活活累死,就解下裤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山羊从小张家口南山翻过,一溜小跑就送到八达岭工地。山羊驮砖不仅加快了长城的修建速度,也拯救了无数民夫的生命。不过由于工程量巨大,很多山羊过度劳累而死在了山上,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些为修建长城做出特殊贡献的山羊,就将山羊驮砖经过的这座山叫做“羊头山”。

  站在静静的山巅远望四周,顿感宁静和谐、纯朴自然,一股股带着远古风韵、秀丽怡人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赋予了小张家口村一种质朴与恬静、儒雅与深邃的独特气质,仿佛是一首首流淌着的古老歌谣,一个个凝聚的悦动音符,一段段不朽的隽丽诗篇……(孙广勋)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