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8-05-24西汉时期,有个司隶校尉叫盖宽饶,是位清正廉洁的名臣。他为人刚直,志在奉公。100多年后,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也为他打call叫好。
上任具有监察职能的司隶校尉后,不论涉及谁,不论职位有多高,只要违反朝廷规定,盖宽饶一律监督到位。平恩侯许广汉,因女儿是汉宣帝皇后,被封为昌成君,尊贵尤甚。他的新府第落成后,丞相、御史大夫、将军,以及朝中二千石以上俸禄的达官贵人皆去祝贺,而盖宽饶则不屑一顾。许广汉专门派人请他,他才勉强答应去了,即使去了他也不喝酒。
当大家酒酣乐起之时,长信少府檀长卿闻之起舞,竟然作“沐猴与狗斗”的低俗表演,惹得众人捧腹大笑。官员的如此轻薄举动,在当时是有违规定的。盖宽饶看到后,很是反感,他看着许广汉的豪宅说:“美哉!然富贵无常,若换了主人,这华美的大宅第,不过就是一所旅店,此类事多矣。唯谨慎方得持久,君侯不可不戒!”起身而去。当天盖宽饶就疏奏长信少府身为列卿,而作沐猴之舞,失礼不敬。
盖宽饶不仅对别人严,对自己更严。他平素廉洁自持,虽为司隶,家里却很贫困,每月的俸禄仅数千钱,他还要拿出一半接济那些为他上奏做耳目的吏民。他身为司隶校尉,是很有一些特权的,但他从不愿那样做,他的儿子也像平民百姓一样,步行去北方戍边,而不使人取代。由于他恪尽职守,得罪了朝中许多权贵,加上他又爱讥刺时政,就是皇帝他也不放过,所以一直得不到升迁。与他同等资历的人,甚至资历比他浅的人都成了九卿。
太子庶子王生,非常仰慕盖宽饶的气节,同情他的际遇,但不赞成他这样做。他就主动给盖宽饶写信,劝告他:“今君乃以太古久远之事匡扶天下,屡进难听之语,以忤圣上,非扬名声全寿命之法。方今用事之人皆明习法令,言足以饰君之辞,文足以筑君之罪。君不思自全之计,而以不訾之躯,临不测之险,窃为君痛之。”显然,王生是在劝诫盖宽饶要收敛锋芒、明哲保身,可是盖宽饶坚持自己的“清操”,没有听从王生的好心劝告,继续他的反腐大业。
汉宣帝初即位后,开始出现宦官干政,盖宽饶对此极为不满,他上疏讥刺道:“方今圣道侵废,儒术不行,以宦官为大臣,以法律为《诗》《书》”他还引用《韩氏外传》的话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如四时之运,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汉宣帝览奏十分恼怒,让朝中大臣们发表议论。这时,一位正受宠幸的执金吾说:“盖宽饶此疏,意在使天子传位于己,属大逆不道之罪。”此人的引申意正迎合了汉宣帝,盖宽饶还能有好?
对清正廉洁、秉公办案的盖宽饶如此罗织罪名陷害,令正直的谏大夫郑昌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十分敬佩盖宽饶忠直忧国,又同情他因言事不当而遭人诋毁,就上疏汉宣帝替他说话:“臣闻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司隶校尉盖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上无贵戚之属,下无权臣之托,职在司察,直道而行,多仇怨而少党羽。上书陈国事,竟劾以大辟(死刑),臣幸得大夫之后,官以谏为名,不敢不言。”
郑昌的仗义执言,宣帝毫不理睬,坚持认为盖宽饶“怨谤不改”,将他交有司按问。忠心耿耿的盖宽饶遭到这个下场,他悲愤至极,失望至极,就在宫前北楼下用佩刀自杀,以死抗争到底。
对于盖宽饶的悲惨结局,班固一直惦记着,他很是感慨地赞叹道:“盖宽饶为司臣,正色立于朝,虽《诗经》所谓‘国之司直,无以加也’。若采王生之言以终其身,斯近古之贤臣矣。”(刘永加)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