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07-27红色娘子军雕塑与纪念馆交相辉映。
雕塑墙展示娘子军战地生活和战斗历程。
和平广场雕塑呼唤珍爱和平。
到海南琼海旅游,除了走访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外,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也是许多旅友的必选目的地之一。红色娘子军的称谓,对于中年以上的朋友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不仅能够联想起那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而且会对六七十年代艺术家们塑造的琼花等难忘的英雄形象怀有深深敬意。作为当年那段红色传奇的诞生地,这里留下了红色娘子军永远的雕像。
舞剧造型先“声”夺人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位于琼海嘉积镇街心公园,占地约200亩,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赶上重要的纪念节日,更是众多单位组织党建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场所。
来到纪念园大门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在空中回旋飘荡,先“声”夺人,很容易把人们带入到非常有画面感的情景中。红色娘子军的经典舞蹈造型英姿飒爽,年轻的红军女战士单足翘立,在党旗和国旗的映衬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肃然起敬。
以完全西洋化的芭蕾舞表现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红军女战士传奇,应该说是艺术领域的一个成功创举。其实,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并不是第一个全面展示海南岛红军女战士风采的艺术作品,只是,芭蕾舞剧作品影响广泛,在纪念园大门口,让红军女战士的美好形象突出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更能够引起大家强烈的共鸣。
参观之前,在做案头攻略时,我查到一篇资料,详细记录了“红色娘子军”命名的由来。原来,那是在195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开展建军30周年征文号召,海南军区征文的组织工作,落到政治部宣传干事刘文韶肩上。写什么好呢?海南最突出的是琼崖纵队的革命斗争历史,他把挖掘的重点就放在了这里。一天,他在翻阅一本32开的油印小册子《琼崖纵队战史》时,惊喜地发现一句话:“在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师部属下有一个女兵连,全连有100多人。”他大喜过望:“海南有成建制的女兵战斗连队!太值得大书一笔了!”由此,他开始了找寻琼崖纵队女兵连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乐会县(今琼海市)妇联主席冯增敏,她就是当年的女兵连长!以此为突破口,又相继找到三四十位健在的红军女战士,经过战火考验的她们,因为这次采访,使她们又有机会重新回望自己戎马生涯经历的一切。而听着她们深情讲述当年不平凡的战斗历程,刘文韶也在深深地为这些巾帼英雄的壮举所感动,海南琼崖纵队中这支不让须眉的女兵连队,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形象,在他的脑海中重新活跃起来。于是,刘文韶文思潮涌,下笔有神,1957年8月,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在《解放军文艺》发表,让军内外的广大读者第一次了解了海南岛上曾经发生的女兵连的故事,“红色娘子军”的闪光名字,也由此越叫越响亮……
虽然在案头攻略时,已经对这段历史来龙去脉有了较深印象,但真的站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门前,任思绪飞翔,依然有新的感受,急切地想走近那段激情燃烧的历史岁月,认识那些可敬可佩的红军女战士。
浮雕墙“回放”铁血历程
纪念园绿树掩映,庄严肃穆,为缅怀英雄先烈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在纪念园一侧,是一座数十米长、呈半弧状的雕塑墙,灰色斑驳的石块组成错落起伏的墙体,上面雕刻着展现红色娘子军战斗历程的一组组形象,在无声地讲述着红色娘子军的故事。
旧中国,广大妇女备受政权、族权、夫权的重重压迫,被剥夺了种种做人的权利。生活在万泉河畔的劳动妇女,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难的生活不仅磨炼出琼崖妇女吃苦耐劳的品格,更造就了她们倔强的反抗精神。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琼崖妇女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生力量。雕塑形象地表现了红色娘子军中的姐妹们听讲革命道理、立志投身革命队伍、在战火硝烟里锻炼成长……
在这里,我们记下了红色娘子军的光荣历史: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1931年5月1日创立于乐会第四区革命根据地,全连3个排共100余人。她们在琼崖特委领导下,出色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宣传发动群众等项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于沙帽领、火攻文市炮楼、拔除阳江据点及马鞍岭阻击等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立下了不朽功勋,为海南的红色经典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正认识红色娘子军,还是从著名导演谢晋1961年拍摄的故事影片《红色娘子军》中认识这支传奇队伍,祝希娟饰演的吴琼花、王心刚饰演的洪常青的形象曾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尽管时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相信,在参观者的队伍中,人们对红色娘子军的印象和认识,仍然离不开当年电影的影响。参观雕塑墙,如果用电影蒙太奇表现,许多人脑海里幻化组合出的也依然会有电影中难以磨灭的那一代红色娘子军的动人形象。
红色娘子军雕像定格光荣
纪念园中的红色娘子军主体雕塑,矗立于纪念馆门前。雕像高3.7米,连同底座总高6.8米,由花岗岩雕刻而成。女兵雕像头戴军帽,肩挎步枪,面色凝重,眼望远方,从很远处就可以感受到她好像有强烈的气场。走近细细观察,但见她腿扎绑腿,脚穿草鞋,风尘仆仆,仿佛是刚从战场归来;再看她肩背斗笠,手扶岩石,一条腿重心已经移动,又仿佛接受了新的任务,在准备新的出发。在诸多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人物雕塑中,这座雕像在表现巾帼英雄气概的同时,浸润着唯美的英气和色彩。特别是雕像与展览馆正门的五星造型形成呼应,交相辉映,简直浑然一体,不可或缺,这也是纪念园中难得的一景,是来参观的人们争相留影的最佳取景地。
其实,纪念园中和平广场雕塑也值得细细品味。挣脱的锁链,带穗的军号,镌刻着“娘子军”和红五星的斗笠,这几个带有鲜明历史特色的物品,能够让人联想很多,特别是一只代表和平愿望的鸽子,站立在雕塑顶部,体现着雕塑的主题。是啊,当年的英雄们舍生忘死、不怕牺牲,不正是为了追求解放、换来和平么?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当年的红色娘子军充满敬意,对她们以及无数先烈的付出和牺牲充满敬意,也对今天的和平年代与幸福生活格外珍惜。
红色娘子军永远的雕像,矗立在海南琼海,同时珍藏于我们的记忆深处、情感深处!(郝中实)
原文链接:http://jjrb.bjd.com.cn/html/2018-07/27/content_268012.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