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8-08-17冯梦龙(1574-1646),明代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苏州)人,是古代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戏曲家和小说家。他的作品《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在六十一岁高龄时,被任命为福建寿宁知县。据清康熙《寿宁县志》载:“嘉靖二十三年,群虎往来七都地方,行旅艰难,时或踰东西二涧入城,损伤人畜。”由于寿宁县城西门城楼坍塌很久没有修复,城外山上的老虎经常越城墙夜入城内,咬走猪犬,还咬死咬伤民众100多人。老百姓谈虎色变,冯梦龙决心为民除掉虎患。
冯梦龙认为,寿宁历来多虎,民间肯定有打虎高手。他不顾年事已高,带着衙役,翻山越岭,走村串巷,寻访除虎良方和打虎能手。一天,冯梦龙寻访到平溪村,听说有个周姓铁匠善制虎阱,便登门拜访。周铁匠设计了一个虎阱,就像一间小屋,里面分为三“直”,每“直”内外均装棂门。捕虎时,在左右两“直”中放上诱饵羊,把中间的一“直”巧设机关。当老虎闯入阱中要吃羊时,就会踏触底板机关,阱上两闸齐下,老虎就被困在阱中。守伏在附近的猎手听到吼声,便知道老虎落网,就赶来将其击毙。这个虎阱,已先后捕捉了许多老虎。
虎阱制成后,放在了县城西门城楼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冯梦龙命人轮流守视,并规定捕获一只虎赏三金。此后的四个月之内,先后抓住了三只老虎。为拒虎于城外,冯梦龙发动城内居民赶修西门城楼。之后,冯梦龙将虎阱转移到了老虎出没最多的山后、溪头及平溪等村,又接连捉毙了好几只老虎。从此,寿宁虎患得以弭息。
在寿宁任上四年,冯梦龙常怀“一念为民之心”,除了为民除虎害外,他还简政轻赋、捐俸兴学、修复东坝、明断讼案、禁溺女婴、智捉土霸。清乾隆《福宁府志》称其就职寿宁期间“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后来,寿宁人民为纪念他的政绩,在他当年治理政务的县衙前塑像留念,并为之修建了“宦寿亭”。(刘永加)
原文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18-08/10/content_299214.htm?div=-1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