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兔月“牵手”两千年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8-09-26

落基山脉洞穴中发现的兔子岩画。

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的由兔子后颈骨穿刺而成的项链。

兔儿爷。

澳大利亚穿越围栏的兔子。供图/视觉中国

  兔子算得上是古老又神秘的物种。既是食物链上的弱者,也是适应生存环境的强者;既是各种神话传说中的“使者”,也是民间文化中的“宠物”。中秋佳节,为嫦娥捣药的玉兔更是节日的最佳“代言人”,兔与月“牵手”的传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 地球上的古老物种之一

  准确地说,兔子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一类动物,它是哺乳动物纲、兔形目、兔科动物的总称。目前,全世界已知的兔子(不包括鼠兔科)共有11属55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在兔子家族中,既有小到只有20多厘米的“侏儒”,也有长至1米多的“巨人”。别看它们体形小,生存能力却超强,是地球上古老的物种之一。

  2005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专家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在蒙古戈壁发现了一具兔子祖先的化石,经鉴定距今已有5500万年。化石的研究者,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罗伯特·阿斯教授等在《科学》杂志中描述,这种动物名为钉齿兽,其骨骼与现在的兔子相似,后腿长度是前腿的两倍以上,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而它的牙齿与其说像兔子,不如说更与松鼠相似。阿斯教授称:钉齿兽与现代的兔类有极为紧密的关系,它的发现有力支持了现代胎盘类动物出现于恐龙灭绝之后的理论。此外,在中国河南卢氏,科学家们找到的卢氏兔化石距今4600万年,发现于晚始新世地层。在法国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上,研究人员也发现了早在数千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欧洲兔曾生存过的痕迹。

  兔子的适应能力极强。从化石证据来看,除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马达加斯加等少数几个和亚欧大陆未相连的地域外,兔子的踪迹几乎遍布全球,包括北极。直至今日,除了南极洲,在热带、温带甚至寒带都有不同种类的兔子生存。如北极兔,就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圈内;而南非山兔,则生活在贫瘠干旱的沙漠中。

  人类最早驯化的野生动物之一就是兔,它们的野外种群是穴兔,俗称“欧洲兔”,是唯一被人类驯化的兔类。穴兔原产于伊比利亚半岛,约在2000年之前被带到西欧。后来穴兔又被作为家畜和宠物带到了太平洋各个岛国以及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公元一世纪,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的著作和西班牙的《论农业》一书中都提到了兔子,后来伊比利亚省还以兔子作为象征。公元二世纪,西班牙的硬币上也刻画了兔子。如今,家兔出现在世界各地,其中很多因为放生或者逃逸,再次被野化。因为没有天敌,这些穴兔在很多国家泛滥成灾,200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世界百大外来入侵名单”中,欧洲兔榜上有名。

  2. 兔与月不解的传说

  兔子本性温顺,寄托了人类许多美好情感,是各种神话传说中的“宠儿”。埃及神话中的伊西斯、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都和兔子有着密切的联系,兔子还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化身成的诸多动物之一。

  我国亦是如此。在这些美丽的民间故事中,不少是与月亮相关的。在耳熟能详的“嫦娥奔月”神话中,传说嫦娥偷吃了不老灵药抱着家中的兔子飞上了月亮,从此,寂寞的嫦娥便与白兔长住月宫。

  把兔子和月亮联系在一起,两千多年前就已有之。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左上角绘有一弯新月,中间是只奔跑的玉兔。更早的《淮南子》一书中,把玉兔和蟾蜍并存于月中,作为阴阳的代表,提出了阴阳对立并存的哲学理念。

  兔神话最早见于屈原的《楚辞·天问》中:“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菟”同“兔”,意为:对月亮有何好处,顾菟能常在其腹?反映了古代人认为月中有兔的传说。对玉兔捣药的描写更是不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记录了这一美丽的传说。此外还有晋代傅玄《逆天问》中有“月中何有,玉兔捣药。”李白《拟古十二首之九》中有:“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杜甫《月》诗中有“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贾岛也有“玉兔潭底没”的名句。陆游《梅诗》中有:“月兔捣霜供换骨,湘娥鼓瑟为招魂。”辛弃疾中秋词中有“著意登楼瞻玉兔”。

  也正源于此,在一些诗词文学作品中,“玉兔”“兔轮”“兔魄”也成了月亮的别称。宋代陆佃《埤雅》中说:“旧说,兔者,明月之精。”此外,像“金乌西坠,玉兔东升”中,玉兔则指月亮。

  对老北京人来说,兔更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一到中秋,街上便摆出兔儿爷来——就是山东人称为兔子王的泥人。兔儿爷或兔子王都是泥做的。兔脸人身,有的背后还插上纸旗,头上罩着纸伞。”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关于兔儿爷的描述不少。

  《燕京岁时记》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明朝人纪坤的《花王阁剩稿》是较早记述兔儿爷的文字。他说:“中秋节多以泥撰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祈而拜之”。这表明,明代中叶以后,民间中秋已有在祭月之际摆兔儿爷的习俗。之所以有中秋祭拜兔儿爷之说,流传版本很多,最常见的是月中玉兔曾下凡救染了瘟疫的京城百姓,所以每到八月十五,老北京人便会供奉兔儿爷,感激救命之恩。也有一种解读,是说人们在月圆之夜祈盼人丁兴旺,家庭团圆。

  3. 持续百年的“人兔大战”

  波兰是欧洲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为激励民众的生育热情,波兰卫生部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推出一部短视频,视频主角就是一群正在大嚼莴苣和胡萝卜的兔子。而宣传语则更为明确:如果你想有孩子,就向兔子学习吧。

  这就要说到兔子超强的繁殖能力了:怀孕30天后可产子5至8只,每年能生产4至6次,幼兔在出生8个月以后即可繁殖。因此,有学者认为,民间崇拜兔子就源自其强大的繁殖能力,意欲使族群得以长久繁衍。

  有一利即有一弊,兔子的这一特性也给人类带来很多麻烦。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最近几十年,天敌的减少和冬季变暖导致英国兔子数量增加,目前可能有6000万只。一些中学就曾因此取消了体育日活动,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兔子在操场上挖洞,导致学生运动时受伤。环保组织称,兔子是危害英国农业的主要“有害脊椎动物”,每年毁坏的作物市值5000万英镑(约合4.4亿元人民币)。有科学家指出,如果在90年内不采取任何限制兔子繁殖的措施,那么地球上每平方米的土地上都会站着一只兔子。我国唐代就有闹兔灾的记载,《太平广记》中记载:“永淳年时,岚胜州兔暴,千万成群,食苗并尽……”

  兔灾在澳大利亚更为明显,澳洲人“谈兔色变”,甚至将其列为比老虎、狮子等猛兽更为邪恶的动物。在昆士兰州的街道上,到处竖立着“禁止养兔”的标牌。当地法律规定,除科研或魔术等表演用途外,普通居民禁止养兔,违者最高面临4.4万澳元(约合21万元人民币)罚款和6个月监禁。

  辽阔的澳洲大陆原本并没有兔子。18世纪英国人开始移民开垦澳大利亚时,为避免缺乏食物,所以带了繁殖快速的兔子。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动物竟为那片土地带来长达百年的浩劫。由于澳大利亚没有鹰、狼等天敌,来到这里的欧洲兔在气候适宜、遍地青草的土地上,很快启动了一场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扩张。到1907年,兔子已遍布澳大利亚整块大陆,种群数量呈几何级数递增,到1926年已达创纪录的百亿只。

  兔子泛滥成灾,对于这个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来说,所蒙受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从牧草的消耗量来看,100亿只兔子的食量相当于10亿只羊。同时,它们还会啃食各种灌木和树皮,致使大部分地区水土保持能力急剧下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兔子善于打洞,它们挖下的洞穴常使牛、羊甚至农业机械深陷其中,一些农场因此不得不被迫关停。

  不仅如此,这些“强盗”入侵后,抢食、占洞,使得性情温和的“土著”有袋类动物,如小袋鼠、袋狸等只好忍饥挨饿。据统计,经过几十年的竞争,由于兔子的原因,澳大利亚几十种原生动物灭绝或濒临灭绝。当地一位评论家曾经指出:“在人类引进的有害动物中,兔子是到目前为止危害最为强烈的。它们适应了澳洲的生活后,对当地的经济和动植物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悲剧。”

  为了抑制兔子的扩散,澳大利亚人并非无所作为。他们从最传统的猎杀、布网到放毒等手段一一试过,后来还引来了外来生物、兔子的天敌狐狸来灭兔,全部以失败告终。1887年,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甚至悬赏25000英镑寻找能者灭兔,大名鼎鼎的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就参与过,他派遣了三位工作人员远渡重洋来到澳大利亚试图利用鸡霍乱来杀灭兔子,但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

  无奈,澳大利亚人想到了一个“笨办法”:修建一条贯穿澳洲大陆的篱笆,人为挡住这些“强盗”向西部最肥沃的农业区扩散。1901年12月,经澳大利亚政府批准,人类历史上最长的篱笆修筑工程开工,7年时间共完成了三条篱笆带,加在一起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但遗憾的是,兔子早在这项工程完工前就已越界而过。篱笆墙并未起到预期作用,兔子很快就蔓延至整个澳大利亚。后来,政府又采用了“简单粗暴”的空中播撒毒药法,开始确实有效,兔子死伤无数,但也误伤了其它的草原生态,而兔子们惊人的繁殖能力使族群依然兴旺,政府只好放弃这种方法。

  到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最终决定采用生物控制的办法来消灭兔灾。生物学家从美洲引进了一种依靠蚊子传播的病毒——粘液瘤病毒,这种疾病对于欧洲兔来说是致命的,但对于人、畜以及其它野生动物完全无害。1950年春天,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墨累达令河盆地将这种病毒释放到了蚊子身上,然后再传染给兔子。很快,病毒在兔群中传播开来,死亡率达到了99.9%。到1952年,整个澳洲九成以上的兔子种群被灭,困扰澳大利亚人近百年的兔灾终于得以控制。

  随后,法国和英国也引入粘液瘤病毒来对付日益猖獗的兔灾,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随着免疫能力的逐渐增强,澳大利亚兔子在感染上这种病毒后死亡率越来越低,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到1990年时已恢复至6亿只左右。为了防止灾难重演,科学家们一直在不停试验各种不同的生物控制方法,引入多种病毒,以达到抑止兔子大量繁殖的目的。澳大利亚这场持续了百余年的“人兔之战”,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入侵事件。直到现在,澳洲还都保持着每年举办猎兔比赛的传统,并且平均每年花费2亿美元用来灭兔,努力遏制兔子繁衍成灾。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兔子都不受待见,也有一些是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而受到各方的保护。如琉球兔,又名奄美短耳兔,被认为是曾经遍布亚洲大陆的原始兔类的遗存,有“活化石”之称,是数量最为稀少的兔类之一,仅分布于日本南部琉球群岛的奄美大岛和德之岛上。

  相关链接

  “明星兔”

  兔子机敏可爱,很多人将其视为吉祥之物,关于它的历史文化、传说逸闻实在不少,很多耳熟能详的荧幕动漫和儿童文学中,兔子被戴上神秘的光环。

  米菲兔

  由荷兰作家、艺术家迪克·布鲁纳在1955年创作,是欧洲乃至全世界最经典的卡通形象之一。米菲兔系列图书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地区出版发行,销量达数千万本。

  流氓兔

  这个来自韩国的卡通形象算得上是第一个“网红”,通过网络动画获得网友广泛传阅并成名。虽然现在兔辈层出不穷,但是流氓兔依然是网络兔子形象的鼻祖。

  爱心兔

  日本歌手大冢爱亲自设计的兔子形象,意思是“柔软甜蜜的爱”。爱心兔的眼睛不是闭着,就是睁开成“没有眼珠”的缝状,常常是情侣送礼物的首选。

  兔八哥

  华纳最初用以对抗迪士尼而塑造的一系列卡通形象之一,由美国著名动画人鲍勃·吉文斯创造,在美国有一大批拥趸者。

  兔斯基

  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04级女生王卯卯创作出来的兔子形象,2007年在网上蹿红,成为无人不知的网络表情,一度还做过摩托罗拉手机的代言人,如今被时代华纳收入旗下。

  彼得兔

  有人说,彼得兔是100年来英国最受欢迎的兔子。英国插画家碧翠丝·波特的《彼得兔》是欧美图画故事书的开山之作,在全世界销量超过4500万册,是销量第二大的童话书。

  不可不知

  “汉字兔”

  兔,是动物兔的象形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兔,兽名,踞后其尾形。”在最早出现的甲骨文中,“兔”字字形十分形象地描画了兔子的特征:像蹲着的兔子,头朝上,有些凸显割裂的兔唇,长耳下垂,有前后腿,还有一条短尾。金文字形与甲骨文相近,隶书之后形成现在通行的“兔”字。

  在《说文解字》中,“兔”同“逸”,即飞奔。这说明古人很早就认为兔的最大特点在于奔跑。现代科学发现,兔的奔跑时速可达六七十公里,比马跑得还快。它在安静时心率为205下,它的鼻后部裂口很大,便于大量吸入氧气。这些特征恰如《孙子兵法》所言“动如脱兔”。《淮南子》中也说,“兔子走火如马则追风逮日”。(林会)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8-09/26/content_284630.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