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郑振铎“上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8-10-25

  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和藏书家郑振铎逝世60周年纪念日,他一生钟爱读书、买书和藏书,为了保护国宝级的古籍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时遇到秘笈孤本,郑振铎会采取抄录的方式收集起来。元代钟嗣成所撰的《录鬼簿》,大约成书于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记录了自金末到元中期的杂剧、散曲艺人等80余位。

  有一年,郑振铎与文献学家赵万里去浙东访书,在鄞城孙氏小蜗庐见到了所藏明天一阁抄本,其中就有批校的《录鬼簿》,十分罕见。当时,郑振铎二人十分惊讶,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秘笈,立即向孙氏借阅,但是人家不允许带走,郑振铎迫切的心情可想而知,就找了两个书家夤夜分抄,第二天一早抄完,归还藏主。郑振铎通俗文学,得此孤本更视为帐中秘宝。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三色套印本《天一阁蓝格写本正续录鬼簿》,就是依据郑振铎所抄版本排版的。

  郑振铎还喜欢收藏一般人所不留意的通俗文学,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不少近世新发现的材料。本来,过去旧书店对于旧本小说、弹词、戏剧一类通俗文学是不当珍本看待的。所以在旧书店里买来一部旧木版小说,其价格往往比新的铅印本还便宜。自从经过郑振铎的专门搜求之后,旧书店老板感觉到了其价值,也居奇起来,使旧版通俗文学书籍的价值有时反而比经史诗文集还高。郑振铎因此还上过一次大当。

  上世纪30年代,上海半斋出版社编印《每月古书》,其中发布了一部名叫《秋夜月》的古籍。这是一部与《国色天香》、《燕居笔记》性质相似的传奇杂俎集,也是一部人们连书名都没听到过的明版书。郑振铎听到消息,马上通知半斋主人将此书停止出版,并要求把原书卖给他。

  半斋主人对此并不是很重视,但碍于情面,难以拒绝,就把原书高价卖给了他。岂不知,此前半斋主人已经做了手脚,出售之前将原书摄影留存,过了一段时间,照常付印出版。郑振铎听说后,前来质问。半斋主人却回答说:“这是我用重新又买进的本子影印的,难道《秋夜月》在当时刻成后只印一部,一定没有第二部会流传下来吗?”郑振铎听了哑然而返,无话可说。

  郑振铎先生为保护我国典籍,不使落入外国人手中,经常嘱咐书肆商人,凡外国人给外国人的书价,他加两成收购。于是为买书,他常常是债台高筑。那时,每逢端午节、中秋节、除夕,债主有逼债的习惯,郑振铎往往要逃债到外地,只留夫人高君箴在家应付书商,颇费周折。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欠书商的债务还有很多,直到重版他著的《中国俗文学史》一书,领取稿酬,才得以还清。

  郑振铎逝世后,家人遵照他生前遗嘱,将他一生收集的近十万册珍贵图书全部捐献给国家,由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接受馆藏。1953年北京图书馆编出郑氏藏书分目录六册,名为《西谛书目》,由文物出版社出版。1965年,该馆又根据西谛藏书原编草目油印五大册,分赠有关方面参考。郑振铎平生爱书买书藏书,终惠及后人。(刘永加)

原文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18-10/22/content_307306.htm?div=-1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