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神山:行人至此必抬头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8-12-07

  山和人一样,多有同名者。单就一个“神山”,天下就不知有多少座。最近一段时间借通惠河的光,白浮泉被频繁提起。有人说:白浮山也叫神山。这样的话,光是昌平境内有据可查的神山就有四座了。

  昌平神山为何如此多

  昌平境内的四座神山都位于何处?

  昌平城东三十里,芹城村北,有一座神岭。神岭下有龙潭,并建有龙泉寺(据《昌平外志》)。《光绪昌平州志·山川记第四》:“芹城水发源芹城村北神岭下。”这座神岭下的泉水名为“芹城水”,此水先流向西南,然后向东南,最后南流至蔺沟村南,入沙河。也就是说,芹城水与白浮堰、通惠河“不搭界”。

  按照当下某些人的说法,昌平东南五里有座神山,就是白浮泉所在的白浮山。侯仁之先生说:“白浮泉亦称神山泉。”那么白浮山自然也就是神山了。根据是《元史·河渠志·通惠河》,郭守敬建言,“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先生在《昌平山水记》中说:“出州东神岭山下为神山泉,出白浮山为白浮泉。”白浮泉既然不是神山泉,那么白浮山也就不是神山了。从明到清,昌平的三部志书都没有说“白浮山又叫神山”。《光绪昌平州志》:“城东五里曰龙泉山,旧名白浮山。”民间将白浮山叫“龙山儿”,因为此山不大,没有叫“神山”的。侯先生等人引用的《元史·河渠志》记载疑有脱误。正确的说法似乎应该是:“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白浮泉,至神山西折南转……”或者换一种句读方式:“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

  按照《康熙昌平州志》所说,“神岭千峰”的神山在“州治南三十五里处”——方位错了,距离也不对。昌平州治之南乃是一马平川;三十五里处,快到清河了,哪里有神山?

  神山泉所在的神山,在昌平城西南二十五里处。这是《光绪昌平州志·山川记》中写的:“(昌平)城西南四里曰凤凰山,又二十一里曰神山,一名神岭峰,亦名驻跸山。”它的位置在今阳坊镇贯市村西北。

  神山为何又叫驻跸山

  神山又叫驻跸山,这跟金章宗有关。

  金章宗公元1190年至1208年在位。他22岁当皇帝,酷爱打猎和游山玩水。据《金史·章宗本纪》载:承安三年秋七月丙午,幸香山。己酉,如万宁宫——在今天北海的琼华岛,是他的行宫。庚辰——五天以后,还宫。八月辛未,猎于近郊。癸酉——两天以后,猎于香山。戊寅——第六天,如万宁宫……看他的游猎活动多么频繁!

  喜欢游乐的完颜璟在中都城中兴建了八座园林:芳园、南园、北园、东园、熙春园、广乐园、琼林苑、同乐园;在北京西山一带,又修了八大水院:圣水院、香水院、金水院、清水院、潭水院、泉水园、双水院、灵水院。他还喜欢射柳、击球,大概技艺超人,玩儿的时候喜欢让百姓来观看。

  昌平的神山,是他最喜欢游玩的地方之一。在神山之南,他命人修建了一座两丈许的高台,自题“栖云啸台”四字;在一处石壁上镌刻了“驻跸”二字——“驻跸山”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神山的岩石都是白色的,传说这也与金章宗有关。说有一次他来神山游玩,让几个大臣陪他踢球。踢得高兴,他感叹道:“我踢得这么好,可惜无人观看!”话音刚落,只见漫山遍野的岩石都站立起来,好像要看他踢球!他益发高兴,命人把酪浆浇灌在山石之上以示奖赏。于是神山的山石顶部,到现在还是白色的。阳坊镇附近的贯市——东贯市、西贯市,历史上曾叫“灌石”,据说就是这么来的。

  行人至此必抬头观石

  用乳酪灌顶所以遍山石顶皆白,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山石之白,乃是石灰岩长期风化所致。那“灌石”之名又是从何而来呢?据《昌平外志》作者清人麻兆庆考证,贯市村之名乃是“观石”二字演化而来。依据是《魏书·地形志》:“军都……有观石山。”观石山,应该是“驻跸山”之前神山的又一名字。

  麻兆庆《昌平外志》说:(昌平)州西南二十五里,有东、西贯市村(相距里许)。西贯市村西三里,有石头山。山麓刻有“神岭千峰”,故又名千峰山。“神岭千峰”四字之旁,刻有“万历癸卯(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仲春,锦衣戚昌国、左车营游击永平李逢时”等字。说明“神岭千峰”之名,不是清朝人的发明,明朝时就有了(这些石刻今在防化学院内,属军事禁区)。

  神山为什么又叫千峰山、观石山?《昌平外志》说“盖以其势如万笏朝天状,故也”。《康熙昌平州志》这样描绘神山:“山上石笋立剑攒,或疎或密,不可名状。询之丹青家,盖即皴法之中万笏朝天也,游者咸诧为异。”笋立剑攒——即如竹笋般直立,如剑锋之聚攒,像山水画家笔下的万笏朝天画图。万笏朝天,是江南苏州天平山的一处景区。神山的万笏朝天较之天平山,必有过之而无不及。

  《昌平外志》还抄有《驻跸山石龛记》铭文:“正德癸酉(公元1513年)秋八月,钦差御马监太监公奉……慕神山胜景,游囗古迹,遂发虔诚,造龛石佛三尊……”看来神山的景色之美,明朝的太监在16世纪就发现了。

  观石村之南数里、凤凰岭脚下,有村名“抬头”,昔属昌平今归海淀。抬头村名之奇,村民不能解。笔者认为:行人至此必抬头以观,所以村名为“抬头”。因为神山峰岭巍峨,足以令行人仰面而望,山石壁立形状之奇,足以令游客惊叹不已、观之不厌。(宗春启)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8-12/06/content_303478.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