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平谷名泉怀古

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12-19

北水峪关遗址下的泉水

北水峪河道中的子母石

修缮前的龙泉寺主殿

  平谷山多泉广,旧志及文献记载的名泉达40余处,包括黄草洼泉群、峨嵋山灵泉、靠山集老泉、百帝山庄众泉以及白马泉、龙泉、苦甜双泉等等,这些泉大多出于山阿,或逶邃深沉,或迂回远去。汩汩清泉,既为民生所系,也滋润着美丽的山林,为古往今来的人们留下了诸多美好记忆。

  烽火边关的北水峪众泉

  北水峪众泉,位于镇罗营镇的深山峡谷中,谷壑间到处清泉沸腾,小溪奔流。再加上林木覆盖率高,山体蓄水能力强,至雨水充沛时节,从山涧汇集而下的众水由东向西沿长约5—6公里的河道一路奔跃,水声激荡,铿锵有力,场面非常壮观。其中一段不断水的小溪,长约2公里,溪边草木繁茂,溪中鱼儿嬉戏,令人赏心悦目。即便泉水在旱季抵御不了泥沙的阻塞,也能在沙石中形成一处处小面积的水潭,因是地道的山泉水,潭里常常有小鱼活动。河床及附近山中随处可见硕大的子母石,以及众多呈现不同材质和姿态的石面,奇趣万千,妙不可言。

  明代边关隘口——北水峪关即建在水流之上。该关又称北水谷关,位于两山对峙的峡谷中,地势十分险要,明代曾设把总戍守。《四镇三关志》载:“北水谷口,洪武年建,正关河口,并挂弓顶、卧狗岭三空,通单骑,冲,余通步缓。”现关口仅存两侧敌楼基址,关口遗址为东西走向的北水峪公路,路南侧沟底便是河道。

  北水峪村清代成村,取关口名,海拔在500-600米之间。村内仅千米以上山峰就有3座,山林中野生动物近百种,坡上遍布野杜鹃及多种果树。全村仅百余户人家,分布密度较稀,散居在山谷的沟沟汊汊中,似与外界隔绝,给人世外桃源的感觉。过去村内水量很大,村西北还建有小水库。庄内有泉眼7处,从未干涸过,水质清澈,水体清凉,没有污染,达到了直接饮用水标准,是村民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行走在北水峪幽深宁静的沟谷间,赏万木峥嵘,听流水潺潺,与自然如此接近的幸福感强烈产生。泉溪、长城、奇峰、怪石、溶洞等景观无一不让人流连忘返。

  抗战堡垒南山村的龙泉

  平谷抗日民谣“铜南山、铁北寨、打不垮的鱼子山”中的“铜南山”指的是南独乐河镇的南山村,位于盘山西北,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村域内有龙泉寺,以泉得名。该寺为元至正四年所建,明嘉靖二十四年重修,因位于暗峪山上,又俗称暗峪寺。

  当年,泉水潆绕山中,因山高水低,水气蒸发碰触山壁,形成云气上腾,烟云万顷笼罩四野,似有蛟龙潜于其中,人人为之惊叹。“龙泉”之得名在明代平谷人金纯的《龙泉寺记》中有记:“暗峪(山),峰峦峭刻,气势连霄,间夹两涯,有泉如练,自东北折。每春夏,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际涯,人因目曰‘龙泉’。”清代平谷唯一的进士贾名伸见此情景后也惊呼道:“忽讶茫茫世界浮,双崖夹处一泉流。此间便已成云海,况乃盘峰最上头。”

  龙泉北侧山崖壁立,空翠扑人,境异山幽,凉风吹来,即使在夏日炎炎,十分酷暑的时候,也使人顿生寒凉之感,产生要披棉衣的念头。此宝地被元人看重,建寺于此,并以泉名寺。此处终成一大胜景,历数百载而不衰,远近来游者,靡不唶唶称赏。

  龙泉寺旧时归盘山管辖,盘山号称72寺,龙泉寺为其中之一。遗憾的是,到了近现代,龙泉旧貌已不复存在了。龙泉寺尚有遗迹,2015年,平谷区文物部门将龙泉寺主殿毗卢殿及配殿、山门进行了修复。

  传说中的白马泉

  白马泉,位于城南七里外西高村后的泃河北岸,据民国二十三年《平谷县志·景致》记载:“邑西南七里,西高村庄后泃河之北岸,有白马泉,形如大池,水势上涌,咽而不流,如人缓步禁声而至,泉水上涌,亦不甚急。如大声急呼或顿足而咳,则水势汹涌,腾起如沸汤,或投以石,浮而不沉,仍涌至岸。旧传泉中有白马,恒夜出,食禾稼,人逐之,辄入水不见。今则泉水清浅,白马亦杳然无迹,而泉之名尚仍旧云。”

  白马泉在50年前水势还很旺盛,可惜现在已看不到了,当地留有“白马泉传说”,类旧志所载。传说中该泉春夏秋冬常涌不止,周围土地不管种啥,只要苗能出齐,不用施肥,不用浇水,秋后便大车小车地往家拉庄稼。

  有一年,村中有个叫王三的中年汉子,鸡没叫就到泉边挑水。他突然发现庄稼地里有一匹雪白的高头大马,正低着头“嚓嚓”地吃棒子苗儿。王三抡起扁担朝大白马打去,那马一声长嘶,腾空跃起,“咚”地一声,跳进了泉眼里,踪迹全无。王三转身发现,刚才被白马吃掉的庄稼,长得更加旺盛了。

  后来王三禁不住金钱的诱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一位南蛮子,南蛮子通过咒语困住了白马,白马缩成一只巴掌大的玉石马,被南蛮子带走了。

  从此,泉里的水变得不那么清亮,四周地里的庄稼也慢慢地枯黄了,白马再没出现过。人们为了表示对那匹神马的怀念,便将这眼泉命名为“白马泉”。

  飞瀑流潭的百帝山庄众泉

  百帝山庄是一条南北长8公里的峡谷,有“北方张家界”美誉,谷中群峰竞秀,众水争流,林木苍郁,鸟语花香,奇石飞瀑,幽洞层云,气温总是比城区低3-5摄氏度,山庄内的主体人文景观是中华百帝宫,内塑数百尊帝王像。

  20年以前,韩牧苹先生在《泃阳杂录》里有详述:山庄峡谷中几乎到处有泉水涌出。峰顶多处有瀑布飞下,形成“鹰峰素练”“陡壁飞帘”“高崖泻玉”奇观,相互媲美;两山之间更是水的世界,一路小桥流水,荷池曲径,颇富诗情画意。谷中巨石上有诗:“高峰腾瀑水,深谷泛荷香”。这里泉水常年不干,经国家勘察并载入《北京泉志》的泉就有7处,平均日产量1000多立方米。最高的“北高泉”海拔700米,日产量尚达120立方,最大的“御井泉”日产水量800吨,也已是425米的高程了。尤为奇特的是在百帝西宫西侧高程达650米的“碧落天浆”,泉水从崖壁间喷射而出,从不干涸,被人们称为“天浆”。众多的泉水,汩汩的溪流,奔腾的瀑布,迥曲流荡,水汽蒸腾,如同蓬莱仙境。

  如今百帝山庄内泉水仍较为活跃,水量却日渐减少,着实令人心急慨叹。

  研究发现,半个世纪以来,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紧缺和地面沉降,许多泉包括名泉逐渐萎缩,直至干涸,一些泉虽未消失却也是非昔日可比。(贾东红 刘云飞)

原文链接:http://jjrb.bjd.com.cn/html/2018-12/18/content_479866.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