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北师大的乌鸦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9-01-18

  早晨上班的时候,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喜鹊,在枝丫间轻舞,灵动欢悦。阳光洒落,人便如初生一般,欣欣然,充满活力。喜鹊是惹人喜爱的。

  黄昏下班的时候,同样走在校园里,却常常被遮天蔽日,栖息于楼宇、大树的乌鸦惊到。无论你选择哪条路,似乎都无法躲开这聒噪的生灵。当你皱着眉头,尽量快步却又小心翼翼地跑过那段路时,头皮是紧的,心中是无旁骛的,似乎躲开乌鸦从天而降的粪便,是你那时唯一的念头。

  北京的冬天,乌鸦很多。这些乌鸦只在黄昏以后出现,白天它们是要飞到郊区的垃圾场刨食垃圾的。京城有6大乌鸦聚居地:北京师范大学周边、五棵松翠微路附近、长安街商务部门前、崇文门、北京医院、北京动物园。我们学校不幸上榜。这是如此有特色的景观,以至于我们外文学院百年院庆的时候,给每名校友都发了一条丝巾,丝巾画的是师大各种名胜以及风土人情,其中中国语言文学院那个地方华丽丽地画了一排乌鸦悠然飘过……当然图中还有神态迥异、姿态万千的老猫。乌鸦、老猫……是北师大校友最长情的陪伴。

  乌鸦冬季在京城泛滥是有据可查的。

  《清稗类钞》记载:“太庙多鸦,每晨出城求食,薄暮始返,结阵如云,不下千万,都人呼为寒鸦。”

  梁实秋在《北平的冬天》里也说:“北平的冬景不好看吗?那倒也不。大清早,榆树顶的干枝上经常落着几只乌鸦,呱呱地叫个不停,好一幅古木寒鸦图!”

  而老舍的儿子舒乙更认为乌鸦应该成为北京的市鸟,因为规模太大,场面太壮观,想不引起关注都难。他在《都市精灵》里写道:“几十年前,我小的时候,老鸹是北京一景。清晨,成群飞向城外,在乡下地里觅食;黄昏,成群飞回城里,在城里类似万寿寺这种多树少人的深宫大院里过夜……总是几百上千只,叫着闹着,给清冷的天际增添了一点无序的伴奏。”

  看来,相对于京城老居民的乌鸦,我们反而成了外来户。

  有句老话“天下乌鸦一般黑”,这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因为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如烧炭翁般的乌鸦其实并不完全是黑色的,而且不同的地域,乌鸦聚集的种类也不同。虽然中国大部分人不喜欢乌鸦,但是在有些国家,乌鸦却很受欢迎。比如在不丹,渡鸦(乌鸦的一种)是国鸟,国王的王冠上镶嵌着渡鸦的头骨。

  诗人们也对寒鸦情有独钟,比如白朴的《天净沙·秋》中就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辛弃疾也描绘过寒鸦一片愁的景象:“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乌鸦还是孝鸟,有成语“乌鸦反哺”(或“反哺之孝”)为佐证。《本草纲目·禽部》里也写过:“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意思是说小乌鸦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食物,衔回来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由此看来,我们应该换一种眼光看乌鸦了。每天路过树下,总在想,要是再能解决乌鸦文明上厕所的问题,那该多好啊。(易新)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9-01/17/content_1386232.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