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蜡梅:不是梅花,胜似梅花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9-03-11

  惊蛰前后,北京城的花期如约而至,打头阵的当属蜡梅。蜡梅,别称腊梅、黄梅,花黄似蜜,香气浓郁,常于寒冬、初春盛放。虽然名字里带了个“梅”字,但蜡梅并不是且也不属于梅花。从现代生物学分类角度看,蜡梅是蜡梅科蜡梅属,而梅花是蔷薇科杏属,两者亲缘关系甚远。古人也将这两种花区分得很明确,宋代范成大《梅谱》云:“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可见蜡梅只是因为开在冬季,而香气如同梅花一样清幽浮动,所以名字里带了个“梅”字。蜡梅最早叫作黄梅,乃取其花色而名。

  ■《黄梅花》

  王安国

  庾岭开时媚雪霜,梁园春色占中央。

  未容莺过毛先类,已觉蜂归蜡有香。

  弄月似浮金屑水,飘风如舞曲尘场。

  何人剩著栽培力,太液池边想菊裳。

  王安国是王安石同母弟。这首诗的颔联与颈联句句都在强调嫩黄的花色——蜡梅色似黄莺的羽毛,又像黄色的蜂蜡沾染了花香,明月之下仿佛黄金屑在水面浮动,微风起时如同淡黄的曲尘飞扬。方回《瀛奎律髓》注此诗曰:“熙宁五年(1072)壬子馆中作,是时但题曰黄梅花,未有蜡梅之号。至元祐(1086—1094)苏、黄在朝,始定名曰蜡梅。盖王才元园中花也。”可以看出,王安国写此诗时,“黄梅”还是较为通行的称呼,改称“蜡梅”之名,是从苏轼、黄庭坚的歌咏开始的。

  ■《蜡梅一首赠赵景贶》

  苏轼

  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

  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

  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

  玉蕊檀心两奇绝。

  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

  归来却梦寻花去,梦里花仙觅奇句。

  此间风物属诗人,我老不饮当付君。

  君行适吴我适越,笑指西湖作衣钵。

  在东坡的精神世界里,蜡梅这种奇特的“梅花”就像是老天爷儿戏一般用蜂蜡做成的,不论玉白还是淡红的花蕊都堪称奇绝。在醉梦之中,诗人仿佛飞越了遍开蜡梅的千山万岭,为蜡梅花写出如此佳句,可谓汪洋恣肆,挥洒任情。

  ■《戏咏蜡梅二首》

  黄庭坚

  金蓓锁春寒,恼人香未展。

  虽无桃李颜,风味极不浅。

  体薰山麝脐,色染蔷薇露。

  披拂不满襟,时有暗香度。

  宋人任渊为黄庭坚这两首五绝作注时写道:“山谷书此诗后云:‘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撚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木身与叶乃类蒴藋。窦高州家有灌丛,能香一园也。’”(实际上,黄庭坚这段关于蜡梅名称的说明并非注于这两首诗之后,而是位于《出礼部试院王才元惠梅花三种皆妙绝戏答三首》的卷首。此卷绢本,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名为《北宋黄庭坚草书蜡梅诗卷》)虽然黄庭坚的观察不够仔细,错把蜡梅当成了和梅花一样的五瓣花,但是他对蜡梅花瓣不透明、形状质地如同手捻蜂蜡而成的特点形容得十分准确,并且称赞蜡梅暗香宜人,深蕴风味。经由苏、黄这两位大诗人的题咏,“蜡梅”的名称流传开来,逐渐替代了“黄梅”的旧称。

  明代王世懋《学圃杂疏·花疏》考证道:“蜡梅是寒花绝品,人言腊时开,故以蜡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可见称之“蜡梅”的原因是其花色彩和质感如同黄色蜜蜡,而非因为花期正在腊月,因此“蜡梅”的写法比“腊梅”更为合适。范成大说它“色酷似蜜脾”,“蜜脾”就是蜜蜂造来酿蜜的蜂房,可以佐证。历代诗人们也格外喜爱从“蜡”的角度来写蜡梅花的奇特之美:

  ■蜡梅

  杨万里

  天向梅梢别出奇,国香未许世人知。

  殷勤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拆一枝。

  ■书院杂咏·蜡梅

  王十朋

  非蜡复非梅,梅将蜡染腮。

  游蜂见还讶,疑自蜜中来。

  ■蜡梅三绝·其一

  陈棣

  蜂采群芳酿蜜房,酿成犹作百花香。

  化工却取蜂房蜡,剪出寒梢色正黄。

  (马云韵)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3/08/content_9504788.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