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东交民巷近代史味道浓厚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9-03-28

东交民巷整条街都十分沧桑。蒋晨明 摄

  长长的巷子里,老树的枝丫横到街中央,老旧的高墙一路伴随着老街,古朴、沧桑,并宣示着巷子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这里就是著名的东交民巷了。

  这里原是粮食市场的长巷,本称“江米巷”。在清代时,两侧建有多处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的“迎宾馆”。鸦片战争后,这一地区先后建立了英俄德法的使馆,其后,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东交民巷首先遭到列强的洗劫。紧接着,《辛丑条约》将东交民巷地区划为“使馆界”,改名“使馆街”,还在整个使馆界四周建起了高约6米的围墙。直到1950年,北京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在北京市内各帝国主义兵营的占领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这样,东交民巷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耻辱才宣告结束。

  如今,走在东交民巷内,近代史的味道依然十分浓厚。巷子两侧的近代建筑保存尚好,一座紧挨一座。在其他胡同游走,总是要为寻找难得的几处看点“费心劳神”,但在这里,一路“扫荡”过去就可以了。从东往西数,先说路北侧,甲13号是天主教圣弥厄尔教堂,15号是原法国使馆,19号是原法国邮政局,21号和23号是原日本初期使馆及后期兵营,27号是原俄国使馆,93号是原麦加利银行;路南侧有比利时使馆旧址的后门、34号的原东方汇理银行和36号的原花旗银行。

  一条街上冒出这么多历史遗迹,对于胡同串子来说,真的是十分过瘾。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3/26/content_11874543.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