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稀世珍品曜变天目盏现世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9-04-15

本文作者拍摄的龙光院所藏曜变天目茶碗,此盏是存世的三盏中最为华丽的,之前却绝少有清晰图像流传

元代画家丁清溪绘制的禅宗六祖像

  日本滋贺县美秀美术馆,正在举办一场名为“大德寺龙光院,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的展览,展期为2019年3月21日至5月19日。

  龙光院是日本京都大德寺的下辖寺院,创立于1606年,是福冈藩主黑田长政为了悼念父亲黑田如水而修建的。龙光院是秘庵,从不对外开放,所藏宝物也极少现世。这次在美秀的展出,龙光院珍宝尽出,也是建院四百年以来的第一次。此展览注定要吸引无数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爱好者的目光,因为中国瓷器中奇迹般的存在——龙光院密藏的南宋曜变天目茶碗,终于现身了。

  神秘的曜变天目盏

  南宋的“曜变天目茶碗”,是宋人用于点茶(现在日本抹茶的前身)的茶具,现存三只,分别藏于京都大德寺龙光院、东京静嘉堂文库和大阪藤田美术馆,都是在数百年前流入日本并被珍藏至今的国宝级文物,其中以龙光院这只最为神秘。龙光院曜变天目是秘不示人的宝物,见过的人都知道那是天下无双的至宝,但是公开的资料极少,所以名声不响。以前日本最大的NHK电视台拍摄纪录片,成功拍到了两只曜变天目,唯独龙光院这只,只能用一张模糊的照片来显示,让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这次特展,大德寺龙光院倾力而出,笔者也在大德寺和美秀美术馆的特许下,得以拍摄这件宝物,让人们得以见证中国古代瓷器中最神奇的存在。

  曜变天目数量稀少,但每个都让人过目难忘。笔者见过其他两个,都是从德川幕府传来的,精美得难以言喻。龙光院曜变天目是最神秘幽玄的一件,只见漆黑的碗底闪耀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光环,散发着魅人的蓝绿黄紫等各色光芒,随着光线的转移而不断变幻,似乎碗底有银河、有黑洞、有宇宙,神妙万分而又捉摸不定。笔者在全世界的博物馆见过很多珍宝,宋元名瓷见过不计其数,却从未见过如此摄人心魄者。

  曜变天目茶碗是南宋时期的一种“建盏”,“建盏”因烧制于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建窑而得名。曜变天目是日本的古称,宋代如何称呼此物尚不清楚,“曜变”的说法大约来自于窑变,由于碗内星光闪烁,遂改称为“曜变”。“天目”指的是浙江天目山,日本来中国留学的僧人最早是在那里见到了喝茶的建盏,并把建盏带回了日本,所以日本收藏界将建盏统称为“天目”。

  中国宋代流行用建盏点茶,遗留下建盏无数,但从未有人见过曜变天目这样神奇的作品。所以当代有学者曾经提出想法,认为日本流传的曜变天目是南宋做坏了的残次品。然而在2009年,杭州南宋皇城遗址出土了一片曜变天目的碎片,华丽非凡,同时出土的还有很多刻有宫殿铭文的青白瓷碎片,可见曜变天目和其他青瓷白瓷一样,是南宋时宫廷御用之物。现存的三只曜变天目盏大概也都是从南宋皇宫里流出来的。龙光院的曜变天目最为华丽,长期使用的磨损痕迹也最为严重。笔者认为,日本人收藏的顶级建盏,由于价格极其高昂,几乎不会拿去实用,都是当宝贝供养起来,这些严重的磨损或许是当年在宫中长期使用的结果,以龙光院曜变天目的华丽,有可能是宋朝皇帝御用的。

  中国从明代开始不再流行点茶,建盏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而日本人把点茶作为禅宗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不惜重金大量购买。韩国新安发现的元代沉船上,就打捞出很多当时日本订购的建盏。建盏流入日本的途径还有赐予,1406年,明朝永乐皇帝赐予日本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十个建盏,其中很可能就包括曜变天目茶碗——皇帝下赐的一般都是最好的。日本至迟在15世纪的室町时代就已经把曜变天目当成绝世宝物了,当时的日本古书《君台观左右帐记》中记载:“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世上未有之物也。”

  曜变天目的珍贵,部分缘于数量稀少。这种特殊茶碗的烧制工艺极难,因为窑内温度要达到1300度,且只允许十几度的变化,在高温冷却的后期阶段,温度突然升高后迅速下降,让釉内铁结晶快速融化再冷却,周围出现薄膜,从而形成美丽的曜变效果。这种工艺在古代的烧窑条件下非常难以实现,刻意烧造的成功率大概也只有十万分之一,说它极其珍贵,并非是一句空话。

  茶盏、茶室与墨迹

  龙光院曜变天目具体是在何时流入日本,已经无从考证,据推测应该是明代,有可能就是永乐皇帝下赐的10件建盏之一。关于龙光院曜变天目最早的记载是大阪富商“天王寺屋”屋主津田宗及(?-1591)为纪念亡父,修建大通庵,庵中供奉此碗。后来大阪战乱不断,大通庵和天王寺屋都成为废墟,宝物被津田宗及的次子、龙光院第二代住持江月宗玩(1574-1643)得到,供奉至今。

  从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早期,大阪是日本的政治中心,也是富商云集之处,天王寺屋更以珍宝众多而闻名于世。龙光院收藏的文物以天王寺屋传来的宝物为基础,自然是精彩纷呈。除了曜变天目茶碗之外,龙光院还收藏有很多源自中国的珍宝,这次展出的南宋禅师密庵咸杰的墨迹《璋禅人宛法语》,就是其中的精品。日本的“墨迹”,主要特指禅宗临济宗高僧的书法作品。由于宋元时代禅宗高僧的墨迹并非当时顶尖书法家的作品,在中国几乎没有留存,但是在日本备受重视,所以留下很多,近年也有一些通过拍卖会回流到中国。

  日本室町时代后期,茶汤文化兴起,日本茶道之祖珠光(?-1502)首先开始在茶室内悬挂禅门高僧墨迹,后来墨迹成了茶会上不可欠缺的装饰物。

  《璋禅人宛法语》的作者密庵咸杰(1118-1186)在临济宗的法脉排序上位置极高,是日本临济宗开祖南浦绍明的师祖的师祖。墨迹书写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内容是为璋禅人讲述修行的心得。本作是密庵现存唯一的亲笔墨迹,书写在织满四瓣梅花纹的绢上,还有书写者的签名、印章和书写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文物价值极高。

  《璋禅人宛法语》的尺寸较宽,一般的茶室挂不下,1606年,江月宗玩的哥哥津田宗凡在天王寺屋举办茶会,将这件墨迹裁为两段,其中一段挂起来供客人欣赏。龙光院住持江月宗玩是临济宗的禅师,也是密庵咸杰的第十八代徒孙,他得到祖师法语墨迹后,非常重视,不但把两段重新装裱成一幅,而且把龙光院里的茶室按照《璋禅人宛法语》的尺寸做了改造,由于改造后的茶室只能挂这一幅作品,所以取名“密庵席”。

  龙光院宝物并非都来自天王寺屋,还有很多日本各地古寺传来的珍宝。江月宗玩是日本江户时代初期“宽永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的影响下,各界名流会集于此,其中甚至包括日本皇室。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众多寺庙的古物纷纷流入龙光院,让其拥有了堪比一流美术馆的收藏。

  笔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了一套元代画家丁清溪绘制的禅宗六祖像,画上有画家的落款签名和元代江南众多高僧的题赞,是国内罕见的元代禅门绘画。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记载,丁清溪是钱塘的道士,继承了南宋李嵩、马麟一派的画法,擅画释道人物像。根据江月宗玩在1619年的记录,这套六祖像是日本统治者织田信长乳母养德院的收藏,后经由京都南禅寺真乘院传入大德寺龙光院。

  龙光院珍宝众多,却又极少公开,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本次特展是因为美秀美术馆馆长熊仓功夫和龙光院住持小堀月浦和尚有很好的私交,才能把宝物一举请出,让人们看到四百年来秘不示人的收藏,这很可能也是今后几十年内,龙光院唯一的系统性展示了。(谢田)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4/10/content_11877478.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