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康熙亲自指挥救火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9-04-30

  以勤政有为著称的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帝王。由于清皇宫紫禁城都是木质结构建筑,他十分重视防火工作,还曾在北京亲自指挥过一次救火行动。

  为了做好紫禁城的防火,康熙皇帝在东华门、西华门外,设立防火侍卫亲军,专门负责防火和救火,称为“防火步军”,由官员分班带队轮值,平时加强训练,确保一旦有火情随时能出警。那时使用的灭火工具是唧筒,唧筒又称激桶、机桶,是一种靠人力吸水喷水的灭火器具。灭火时,由唧筒射出的水形似水龙,所以又被称“水龙”。同时,在紫禁城内安放了腹大口收的铜、铁水缸308尊,每尊可贮水3000多升,以应对突发火情。

  尽管防范措施十分严密,但是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十二月初三日紫禁城还是发生了一次重大火灾,导致太和殿被烧毁。这是由于御膳房几个太监用火不慎造成的。对此,康熙非常震惊,亲下罪己诏,认为这是上天的“致警”,警告自己要更加勤政谨慎,他说:“朕躬膺天眷,统御寰区,夙夜祉承,罔敢怠忽,期于阴阳顺序,中外枚宁,共享升平之化。乃于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三日太和殿灾,朕心惶俱,莫究所由,因朕不德之所至欤?抑用人失当而至然欤?兹乃力图修省,挽回天意”。由此可见,康熙对此次火灾深深的反思和自责。同时他对肇事者予以了严厉惩处,十多年后才重建了太和殿。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三月初十,北京正阳门外的居民区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起火点就在皇宫边上,被康熙看到了。正是因为有了紫禁城的那次大火教训,康熙对火情很重视,几次派人前往查看,都回报说:“该城及司坊巡捕营等官,并无一人在者,亦无一救火之人。”既然该管事的不去管,他这个皇帝就不得不管了。于是他立即派出内大臣、侍卫前去扑救,可是火势凶猛,要扑灭很难。康熙着急,他竟出了紫禁城,登上正阳门箭楼,手执龙旗,亲自指挥内务府官员和侍卫们灭火。可火势仍然不减,于是他又传旨,调来一百多名“防火步军”携带灭火唧筒赶到火场扑救。最后,经过激烈扑救,才终于将大火扑灭。

  火是扑灭了,但是却暴露了许多问题,同样令康熙反思。第二天,康熙针对他指挥救火发现的问题,专门向大学士发布了一道上谕,把他昨天指挥救火的经过,主管部门玩忽职守和满汉大臣置若罔闻、袖手旁观的情况叙述了一遍,除点名斥责了一些官员之外,还训斥了其他有关人员。上谕说:“该城及司坊巡捕等官,是其该管之处,职分所在,平日不加谨提防,遇灾又不急救,殊为怠忽。左都御史科尔坤、兵部侍郎郭丕、阿兰泰奏称‘臣等留视,俟火势熄灭方回。’及朕还宫,使人看时,伊等亦已散去。城外系汉官所居之地,遇此等事,亦应协力料理,乃置若罔闻,袖手不顾,则他事亦因循坐视可知。伊等皆国家大臣官员,凡事当视若一体,乃于身外一不关心,可乎?尔等可将此旨传谕吏、兵二部及都察院知之。”(刘永加)

原文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19-04/29/content_326197.htm?div=-1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