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9-05-10板厂胡同一字影壁前。蒋晨明 摄
南锣鼓巷两侧的胡同像蜈蚣爪子,分布两旁。板厂胡同就是其中之一。板厂胡同的来历,其实跟一种美食有关。清代时这里叫作“板肠胡同”,后来才改作了板厂胡同。
整个板厂胡同最突出的两个元素就是大院和老树。从南锣鼓巷一进入胡同,立马就会有这种感觉。老树掩映着老院,树荫盖住了大半个巷子。大树下,老人和孩子凑在一起聊天或玩耍,使一片片绿荫变得温馨、从容。
西段的27号是这条胡同的精品院落之一,看门楼就知道“出身”不凡,门前挂着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院内有影壁、抄手廊等。院落的斜对面是30号,这是僧格林沁府,也叫“僧王府”的北门。僧格林沁曾任清御前大臣、在镇压捻军中被义军杀死。他设在此处的府邸规模较大,保存也尚好,不过大门在南侧的炒豆胡同,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后门。板厂胡同的19号院也比较特殊。新中国成立后,朝鲜大使馆就曾设在此处。
一般游客串板厂胡同,会很容易注意到胡同中段南侧的一堵完整的一字影壁,影壁上的“鸿禧”二字相当清晰,后人还在雕字上涂了新漆。保存如此完好的影壁在现代胡同里还很少见,喜欢留影的游客在古老的影壁前打卡拍照,是个不错的选择。(蒋晨明)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5/07/content_11882183.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