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为避父讳,李贺没有“准考证”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9-05-28

  元和五年(810年),尽管有大文豪韩愈为李贺能获取“准考证”大声疾呼,作《讳辨》一文,“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但长安城的“进士考场”仍将李贺拒之门外。就这样,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跟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的“诗鬼”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我年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生于贞元六年(790年)的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人李贺,字长吉,“宗室郑王之后”,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李贺出生时,升任陕县令的父亲“不久老死”。母亲郑氏独自抚养子女,长守昌谷。李贺姐姐出嫁后,家境愈加贫寒。李贺兄弟很小就外出谋生,从小营养不良,李贺长大后便“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但却“天才俊拔,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七岁就名动京城。

  时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散文家皇甫湜听说有这么一个神童后“奇之”:“若是古人,吾曹不知者;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爱才的韩愈和皇甫湜便联袂去探访李贺,谁知见到的却是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二公不之信”,当即出题面试,李贺“承命欣然,操觚染翰”,旁若无人地就写起文学史上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

  当时最负盛名的两位文学大咖读到“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冬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磨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后,拍案叫绝,“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不曾想,却引来其他考生的强烈嫉妒,有人便以李贺父亲的名字叫“李晋肃”,其中“晋”与“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韩愈、皇甫湜等呐喊、呼吁也无济于事,李贺仍没办法拿到进士“准考证”。

  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重返长安,经宗人推荐,父荫得官,做了一个从九品的“奉礼郎”小官。从此,他“牢落长安”3年。在长安期间,李贺“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一回到家,他顾不上吃饭,急忙整理白天投进小锦囊的断章零句,直到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诗作才肯罢休。

  元和九年,李贺辞掉奉礼郎官职,重回老家“归卧”。此后经好友张彻推荐,李贺又给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做了3年幕僚。元和十一年,地方军阀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回洛阳休养,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走投无路,只得强撑病躯回家乡,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旧唐书》称李贺年仅24岁病逝)。

  辛文房说:“李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最终,李贺成为史上享有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赵柒斤)

原文链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19-05/27/content_328580.htm?div=-1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