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9-06-04校尉营胡同宜兴会馆现状。蒋晨明 摄
珠市口南侧的校尉营胡同,有处院落与普通民宅不同,看院门就显得十分气派。这院子背后藏着一个大故事:曾有个北京地区的大官在此居住,为国为民操劳一生。他去世后,24个州县的老百姓自发集资为他修建祠堂,也就成了这处宅院的前身。
这个大清官叫周家楣。周为江苏宜兴人,光绪四年(1878年)任顺天府尹,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周家楣刚一上任,就干了几件实事,一是设法筹集资金发展经济;二是弹劾贪官污吏;三是加强捕盗营训练,强化社会治安;四是亲自审断大案要案。由此受到老百姓的广泛拥戴。
周家楣去世后,“顺天士民感其遗惠,请建通州专祠”,皇帝下诏允之。先在通州为他建了一座专祠。后来,人们似乎感觉这样还不能表达对周的敬意,于是老百姓又集资在市里选了块地,增建了一处祠堂。这就是今天的校尉营胡同44号。再之后,周家后人将此院落捐做同乡会馆,所以自此开始有了宜兴会馆的说法。
今天的院子大致保留了原有建筑基本格局。但由于大杂院的原因,现在显得较为破旧。据说这个院子已开始腾退,期待它的新颜,能将这个大清官的故事世世代代讲下去。(蒋晨明)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5/30/content_11886704.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