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南柳巷胡同 永兴庵里的报业史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9-06-06

南柳巷永兴庵是个不起眼的小院。蒋晨明 摄

  今天要说的南柳巷,距琉璃厂很近,胡同中部有个45号院。虽然是个很不起眼的小院,但它竟然就是百年前的京城报业发行中心。

  如今的院门旁立着一块牌匾,上写“永兴庵”。永兴庵原来也叫永兴寺。民间传为明代寺院。现存传统建筑多为清中叶以后所建。近些年院中又多了些临时建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杂院了。

  据资料介绍,民国初年庙里已无僧人,后院有几家作坊和住户,前院就是各种报纸的发行场所。旧时很多报馆都将自己的发行处设在以永兴庵为中心的周边胡同里。大概在半径一公里左右众多胡同里,就聚集着十七八家报社或者发行业务点。报贩穿梭往来,好不热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永兴庵就是京城报业发行的晴雨表。

  这些报业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京报”,其报房就曾设在永兴庵内。当然,这里所说的“京报”,与邵飘萍创办的《京报》还不是一回事。中国古代的“京报”原本只是用来刊登官方信息的“邸报”,刊录一些朝廷政事动态、谕旨等。

  如今的南柳巷依旧充满着浓郁的市井气息,“永兴庵”小院内还住着不少人家。一位街坊说,要不是门口贴上了永兴庵的说明牌,自己都不知道院子还有这段历史。(蒋晨明)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6/04/content_11887669.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