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鲁迅与孔子的异同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9-06-24

  用文化史的角度看鲁迅与孔子,不能不说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责任感,利他的意识,比如在诱惑面前不失精神独立的品格。他们对待青年和成人不同的态度,在乱世里对于民生的关注,都有温暖的色泽在流溢着。重要的是,他们都承认人的有限性,不认为自己是先天知之,那种不倦学习的态度,实在是可亲可爱的。孔子系统整理了古老的历史文献与文学文献,鲁迅的辑校古籍也是功夫不浅的。在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方面,鲁迅所做甚多,视野向四方洞开着。我们看他们的弟子回忆自己的老师的文字,都有神圣的样子,其温和、有趣,充满智慧的形象,在词语里飘然而至。毛泽东说孔子是古代的圣人,鲁迅是现代的圣人,总还是一家之说的。

  孔子学说,以仁为核心,鲁迅则以人为核心。孔子欣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鲁迅则说“人各有己”“自他两利”。孔子希望靠官而治理天下,鲁迅注重民魂。这些都有差异,甚或反对的地方居多。但是,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天地间,建立了一种精神的可能,道德律与社会梦想都散见一二。从孔老夫子到鲁迅,乃古老帝国文化演进成现代文化的过程。他们各自坚韧地恪守在思想的舞台上,与各类反对派对峙。在复杂的环境里,以智慧的表达,丰富了思想的空间。所不同者,前者影响了社会制度与文明的路向,后者则为知识分子的精神成长,提供了新的精神养分。

  其实,鲁迅与孔子的最大接近点,是在一个价值失范的年代,选择了与流行文化不同的路径。不以世俗的是非为是非,都是逆风潮而动的人物,且在自己的选择里,摸索出精神存在的另一种可能。

  孔子在动荡的时代,寻找着个体与世界的和谐之阵,以暖意照亮着世界。他在不得志中表达的阔达胸怀,以及高洁的操守,乃儒学里迷人之所。鲁迅在黑暗的时期,建立的是受难者解放的精神灯塔,在无路可走的地方,如何有自己的精神秩序,与受难者同呼吸、共命运的选择。孔子告诉我们的不多,倒是鲁迅以不畏的精神反抗虚妄与苦难,在否定自我中,确立了人间的正道。孔子希望克己复礼,以一种节制的方式进入太平之世,鲁迅则有奔跑的冲动,在抗争里,独战群魔,其英雄气概何人抵之?一个失败的民族新生的时候,鲁迅的选择是底层人新生的第一步,在没有获得平等、自由的时候,孔子的中庸、仁义之思,尚无存放之所。鲁迅在儒学最为暗淡的时期,以神思与智慧,发千古难见之音,道出人间的隐秘,且与改良人生相伴,在精神的价值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方向,亦可以圣人视之。那境界,恰如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与日月争辉可也。

  ——孙郁:《五四·鲁迅·孔子》,原载《天涯》杂志2019年第3期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9-06/21/content_11890889.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