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京西百年七王坟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9-07-22

阳台山醇亲王园寝石阶。摄于20世纪20年代。

   晚年的醇亲王奕譞和一位晚辈在醇亲王南府内合影。曾经有人认为站立在旁的是光绪皇帝,但以君臣之礼来看这是不可能的。

醇亲王园寝门。摄于20世纪20年代。

醇亲王园寝主宝顶,地宫埋葬着醇亲王和福晋叶赫那拉氏。摄于20世纪。

“退潜别墅”悦性亭,亭中仿曲水流觞之意铺设了一条流杯渠。摄于20世纪20年代。

醇亲王园寝阳宅“退潜别墅”。摄于20世纪20年代。

醇亲王园寝碑亭,被朝廷允许铺黄色琉璃瓦。摄于20世纪20年代。

“退潜别墅”第二进院,右侧是别墅正殿纳云堂,堂前南北各有三间配殿。远景可见园寝北墙。摄于20世纪20年代。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初二,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去世。自从儿子载湉被慈禧太后选为皇位继承人,继承大统后,奕譞就一直生活在惊惧、忧郁之中。一方面,他担心皇帝生父的身份会受到慈禧太后的猜忌;另一方面,他也担心光绪帝会对擅权的慈禧太后心生不满。常年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中的奕譞,只活了51岁便撒手人寰了。虽然生前多有猜忌,但是考虑到奕譞是光绪帝的生父,慈禧太后还是拨了5万两银子,为他在京西阳台山修葺了园寝,这就是许多老海淀人熟知的“七爷坟”。

  其实,奕譞生前就为自己选好了这处万年吉地。七王坟所在的阳台山,大有来头儿。早在唐代此地就是佛家圣地,至金代成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一的香水院。清同治七年(1868年)九月,奕看中了此地。为了修建醇亲王的园寝,香水院行宫的旧址几乎被破坏殆尽。七王坟建筑坐西朝东,分为阴宅和阳宅两部分。这座规模宏大的王爷坟,营建了20多年,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才最终竣工。

  七王坟的阴宅依山势分为三层,四周构筑院墙。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的生父,所以大碑亭被允许以黄色琉璃瓦覆盖,这在清代王爷坟中是绝无仅有的。

  七爷坟阴宅的主体建筑包括大碑亭、月牙河、神桥、园寝门、享殿、宝顶。四座宝顶,中间为醇亲王宝顶,埋葬着醇亲王奕譞和他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慈禧皇太后的胞妹)。其他几座宝顶中分别埋葬着醇亲王的几位侧福晋。

  七王坟阴宅北面,与其一个山沟之隔的是七王爷的阳宅。这里原本是奕在京西的一处别墅,晚年他常在此处隐居。为了向朝廷表明自己虽然贵为光绪帝的亲生父亲,但绝不会贪恋权位、与世无争的心态,奕譞特意将这处建筑定名为“退潜别墅”。

  “退潜别墅”倚园寝北墙而建,东西五重院落,后设假山庭院,曲水回廊。奕去世后,他的后人每到园寝拜谒,也住在这里。

  奕譞虽然一生谨小慎微,但是由于他的特殊身份,仍然免不了慈禧太后的猜忌。这从民间流传的有关七王坟的传说也能窥见一斑。

  百日维新后,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已经势成水火。虽然,光绪已经被囚禁在瀛台,但他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慈禧太后就坐卧不安。醇亲王死后六七年,宫中冒出一个传闻,说七王坟上有一棵枝繁叶茂的白皮松。“白”下埋“王”是一个“皇”字。此乃大大的凶兆,如果不砍去白皮松必将酿成大患。于是,内务府派人砍去了七王坟上的千年白皮松。不过,今天七王坟上仍保留着许多壮硕的白皮松,它们向后人表明,这个传说太过夸张。

  如今,曾经遍布京郊的王爷坟大多湮没在历史中,七王坟与其临近不远的九王坟(孚郡王奕譓)成了为数不多的地面建筑尚有一定保存的清代王爷坟遗迹。(李子裔)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9-07/16/content_11896110.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