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扬州的“明月”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9-08-23

  漫步于扬州的大街小巷,一个感觉非常明显:我们不必刻意寻找这座城市的诗意,它的诗意无时无刻不在笼罩、浸润着我们。

  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此地历史悠久,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春秋时称“邗越”,秦汉时名“广陵”“江都”,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治所一在寿春,一在建业(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扬州治所由丹阳(隋唐时南京旧称)移至江北,这样就完成了历史上的扬州与今日之扬州在名称和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统一。此后历朝历代管辖区域分分合合,但扬州城一直是一级行政区划的治所。悠久的历史给扬州带来了独特的荣誉,它因此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早就听闻扬州平山堂的大名。一进门,我立即被这栋建筑门框和廊柱上历代留下的各种对联深深吸引。那天恰好带了个小本子,随手记下了数题:“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高视二三州,何论二分明月;旷观八百载,难忘六一风流”“胜迹溯欧阳,当年风景如何,试问桥头明月;高吟怀水部,此去云山更远,重探岭上梅花”。平山堂是宋庆历八年欧阳修(六一居士)做扬州太守时所筑。“平山”者,与山相平也,极言堂之高。欧阳修清廉如水,勇于任事,为官时间不长,在当地却很有名望。

  扬州的楼普遍显得谦逊,并非扬州人造不出高楼,而是他们在一时的经济繁荣与长期地对历史负责之间主动选择了后者。据同行的扬州朋友介绍:当地有个规矩,在景点旁造房,无论什么单位,都要放气球,楼房建多高,气球就得放多高。只有在景点里看不到气球,这楼房才会获批。在扬州城区行走,你绝对不会产生水泥峡谷的逼仄感,而是可以轻松地看见绿草红花、碧水蓝天,心中不由自主地涌出“平林漠漠烟如织”的原始诗情。

  扬州气候温和,四季鲜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加上地势相对平坦,非常宜居。扬州人也特别善于营造城市的韵味。想想看,一个水面稍稍大点的河湾,总面积不过七百亩,窄处数十米,宽处大概也就二三百米,在别的地方也许就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小水塘,扬州人却叫它“瘦西湖”,并将精致的园林艺术带到河边,造大虹桥、五亭桥,建熙春台、望春楼、小金山,筑白塔、月观,亭台水榭之间又大种松竹琼芍,无论蝉鸣鸟喧的白天,还是暗香浮动的夜晚,这大地上的诗让你看不完赏不尽品不透。难怪当年杜牧那么喜欢扬州,一不留神就写出了“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样的千古名作。

  历代诗人都喜欢歌吟扬州的明月,在我看来,诗意是扬州最亮最恒久的明月,历经千年却没有丝毫改变。扬州人对诗意生活的沉迷,可不只是体现在一个瘦西湖。位于广陵区盐阜东路10号的个园是清代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的私家园林,于嘉庆二十三年营造。这位富商特别喜欢竹子,满园遍植青竹,却偏偏不愿将园子唤做“竹园”,而要名之为“个园”。竹叶丛生,每一小丛以三叶为单位,颇似“个”字,此其含义一。其含义二,既然是私家园林,就要追求独创,与众不同。“个园”也确实在独创的诗意上做足了文章,它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将造园法则与山水画融为一体,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看了之后赞叹不已,誉之为“国内孤例”。个园活用分景、散景、漏景、框景、借景等手法,于数米、数十米空间之内寓大天地,让人惊叹自然之奇妙、宇宙之无穷,不经意间将心中浊气一洗而空。黄至筠是很有情怀的,自己身为巨富,却不希望后代只是赚钱,而期待他们用心读书。客厅里一副对联叫“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透出了他的心声。这位盐商告诉我们:生命中的确需要基本的物质,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房住,活着都难,自然无暇顾及灵魂,但生命中也绝对不能缺乏诗意,没有诗意,没有对星空明月的仰望,没有对心灵的尽力呵护,天天围着几个钱打转,人生恐怕也很难称得上有太大的意义。

  扬州诗意的明月足以照亮那些被世俗的尘灰遮蔽的心灵。(游宇明)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9-08/23/content_12184275.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