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落叶:可赏可用的自然财富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9-11-08

青岛一名女教师用落叶创作的叶雕作品。

扬州已形成有规模的落叶景观。

一场以“爱”为主题的街头落叶艺术展在上海街头举行。

俄罗斯莫斯科,一个女孩戴着落叶做的花环。供图/视觉中国

  落叶,是秋天的名片。它不仅是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人们乐于欣赏的秋景,也是具有经济价值、可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发的自然财富。

  1 一叶知秋故事多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太平御览》卷二十四)。秋天是叶落的季节,古代文人见秋风落叶颇多感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面收录的关于“落叶”的诗歌,就有描写叶落之时男女聚会欢娱的“箨兮箨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而楚辞里脍炙人口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落叶”开始以“木叶”这样悲秋的姿态出现在古诗中。屈原在《离骚》中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由草木飘零凋谢到美人迟暮,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希望能把握人生,做出一番事业;宋玉则在《九辩》开头就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长叹。到唐代,贾岛和杜甫分别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更是引得无数后人吟咏背诵;唐朝诗人白居易写下了缠绵悱恻的《长恨歌》,其中“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更是具有画面感。

  落叶在宋代词人王沂孙的笔下最为萧瑟凄苦。他的《水龙吟·落叶》以落叶抒发无尽的故国之思,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其中,“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兴替,然后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诗意;“纷纷犹坠”与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诗意;“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意。用这几个典故紧扣落叶,补足了“故国凄凉早”,句句写落叶,句句是故国之情。

  落叶,在历史中同样演绎了家国情仇。

  “桐叶封弟”演绎了兄弟情深、天子无戏言的帝王家亲情。说的是周成王姬诵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姬诵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件告诉了周公。周公见到姬诵,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怎么会,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儿的。”周公却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后来,姬诵选择吉日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史称唐叔虞,而“天子无戏言”也因此流传开来。

  而“秋风扫落叶”则源自《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说的是袁绍死后,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互相攻伐。袁谭被打败,谋士郭图劝他求助曹操,袁谭派辛毗去请曹操攻打邺城。曹操故意按兵不动,辛毗说曹军打袁尚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一定会马到成功的,曹操于是同意出兵。袁尚大败,而后袁谭也为曹操麾下虎豹骑所杀,上演了兄弟相争、骨肉相残的人间悲剧。

  落叶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还是爱情的代表。汉武帝刘彻所作的《落叶哀蝉曲》,用以思念亡妻李夫人,原文是: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汉武帝的这首《落叶哀蝉曲》后来漂洋过海,被美国诗人庞德改译成《刘彻》,被称为美国象征派诗史上的杰作。特别是落叶一句,被称“意象叠加法”的典范,落叶句成了美国诗史上一个有名的典故。

  唐宋传奇《流红记》则演绎出一个“红叶传情”的爱情故事,通过落叶表达心曲,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唐朝时期的儒生于佑见御沟中漂一落叶,拾起一看,上有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他心想这一定是宫人作的,因思成病。于是在另一红叶上题了两句:“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他将红叶丢进御沟的上游,让它流入宫中。后于佑寄食于贵人韩泳门馆,韩泳待他很好,将宫中放出的宫女韩夫人许与于佑为妻。婚后韩夫人在于佑箱中发现题诗的红叶,大惊,说这是她题的诗。并说,她也曾在沟中拾得一题诗的红叶,拿出一看,正是于佑所题。二人认为这是红叶为媒,一时传为佳话。后来,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书上就有“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之说。

  2 经济文化价值不可小觑

  秋风萧瑟,树叶掉落是植物的自我保护机制。天冷了,人们打开暖气,穿上棉衣。可是树木呢?常绿植物的树叶多为针形、条形或鳞形,具有较厚的树蜡和树脂可以保护叶子不被冻裂,但叶片较薄的落叶树唯有脱尽全身的树叶,来尽量减少水分的蒸腾,才能安全过冬。树叶飘落后,降低了树木在严寒中遭遇狂风刮倒、大雪压折的风险,落叶融入泥土,化为养分可以孕育春天的希望。

  除了作为一道美丽的景观,落叶还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价值。

  对于落叶的利用,古人最开始是将其作为燃料使用,通过燃烧落叶和秸秆,既可以满足做饭取暖的生活需求,还能获得高价值宝贝——草木灰。在古代,草木灰不仅是一种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原始化肥,而且还是最初的洗衣粉、消毒剂等。《礼记·内则篇》说:“冠带垢,和灰清漱。”意思是系帽子的带子脏了,就和着草木灰洗。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但凡植物所含的矿质元素,植物燃烧后的灰烬即草木灰中几乎都有,肥效好于化学钾肥。

  落叶还可以充当动物饲料。落叶类饲料多在霜后搂取,优质落叶的营养成分接近于干草类饲料,且此类饲料含有较多的鞣酸类物质,对非细菌性腹泻有止泻作用。北方许多山区采取庭院循环经济模式,果树落叶喂兔子,兔粪入沼气池,产出沼气做饭照明,沼渣沼液进果园,这既消除了养殖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南方,村民们收集了油樟树落叶后,通过蒸煮将樟叶中的油分离出来,通过销售樟叶油发财致富。在“枫叶之国”的加拿大,枫叶飘落后的枫树储存有大量的淀粉,到了下一个年度的三四月份,树干内储藏的淀粉就开始转化为糖类物质,如果在树上钻孔,树液便源源流出,树汁熬制成的糖叫枫糖。

  此外,落叶的文化价值也不容小觑。落叶是一种形式更为自然的“纸”,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就曾在芭蕉叶上面练习书法,而大诗人李贺也有“写诗于叶”的故事流传,至于普通百姓家的小孩子,在落叶上写字就更常见了。

  叶雕,又称剪叶,取材秋季成熟的自然落叶,经手工在落叶上精雕细琢,成就精美的图案。在汉代,我国的叶雕技艺已相当普及,有诗描绘了当时民间盛行的情景:“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现代人纷纷用落叶手工制作拼贴画,让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生命力。

  3 “禁烧缓扫”添秋景

  贯穿加拿大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的“枫叶大道”、被喻为“打翻了调色板”的美国黄石公园、古朴建筑与红叶交相辉映的日本京都……秋色,已成为诸多城市的名片,而落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试想,阳光下、秋风里,五彩缤纷的落叶铺满小径,斑斓又自在天然。但曾经,这些颇具欣赏价值的落叶被当作垃圾处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许多城市对枯枝、落叶,多会收集起来焚烧,有时也给郊区的养殖场做劈柴、饲料,给渣土坑填埋等,但是填埋需要占用大面积土地,焚烧容易引发火灾,影响空气质量,也是对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宝贵生物质资源的浪费。

  2009年秋,四川省成都市规定,在市区内的大慈寺街、合江亭周边、锦里东路、锦绣路等12条街道及6个街心花园,实行“只捡不扫”来打造“银杏小径”。对这些区域,环卫工人每天只捡去落叶中的烟头、废纸等,待落叶不再具备观赏性后才会清扫。这种做法在全国首开先河,落叶景观也成为这座古城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此后,苏州、武汉等地都开始保留公园落叶景观,在尽可能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在特定区域和指定点位,允许堆放银杏、枫树、梧桐等植物落叶,待落叶开始枯萎、渐失观赏价值时,再将其清扫。近些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福州等地均相继在一些公园实行“落叶缓扫”,甚至专门开辟出若干条景观路,让那纷飞的落叶成为游客争相拍照留念的一景。

  在其它国家的一些区域,让落叶自然消亡已经成了多年的惯例。层林尽染、落叶缤纷与特有建筑或者景观一起,形成了独有的风光。

  在俄罗斯,夏宫花园是一个观赏落叶的好去处。这座1704年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兴建的宫殿,位于圣彼得堡市区涅瓦河畔、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是至今保存完整的彼得大帝时期的皇家园林。由于占地面积广阔,每到秋天,各种树叶会随着秋风纷纷飘落,堆积在路旁,形成一道色彩斑斓的景观。

  正如俄国诗人迈科夫在诗《秋》中所描绘的:

  “黄灿灿的落叶铺满了

  林中湿润的土地……

  我莽撞地用双脚踏碎了

  树林中春天的美丽。

  我的两腮冻得火热:

  而在林中奔跑十分惬意,

  倾听树颤动的声响,

  用脚把落叶搂在一起……”

  与热烈奔放的俄罗斯不同,落叶飘至法国就自带了浪漫气息。在巴黎著名景点之一香榭丽舍大街,有一大片金色的秋林和草坪,秋风吹过,金黄的叶飘落一地。因为香榭丽舍的落叶实在太知名,连周杰伦都在《告白气球》中唱道:“礼物不需挑最贵,只要香榭的落叶……”而“香榭的落叶”也因此走红,成为风靡一时的“告白神器”,一度在网上卖断了货。

  4 科学探索再利用

  落叶除了常规的农业、景观等方面的再利用外,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为现代科学提供更多的能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原料。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了落叶发电的尝试,环卫车将落叶和枯枝倒入大型破碎机内进行粉碎,而后将废木碎末通过传送带倒在指定地点,并由货车统一运送到生物发电厂。废木碎末燃点和利用率较高,可用作发电厂的发电燃料。一般来说,粉碎的20吨原料,在生物发电厂可以发电8000度。除了用于发电外,落叶枯枝经粉碎处理,通过干燥转化为生物能原料,还可以让它们燃烧释放热能,用于公园或者居民取暖使用。

  将落叶粉碎、磷酸浸渍后在炭化炉中炭化后,再经活化、酸洗、水洗和干燥后以制成活性炭,可以用于饮用水净化,解毒,治理放射元素污染,降低土壤中残留农药等。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校园中脱落的树叶为原料,制备了拥有高比表面积的生物质碳材料作为吸附型正极。现有钠离子电容器多以商业活性炭为正极,与商业活性炭相比,这种以树叶制备的生物质碳材料表现出了对阴离子快速的吸脱附特性和突出的循环稳定性,能够提升存储电量和充放电速度。

  此外,德国的科学家还发明了一款用落叶代替塑料,100%可循环利用的纯天然一次性餐具。他们的创意来自于森林中的落叶,将各种形状的落叶缝成一大片不规则的叶片,再在两个叶片中间加入同样是由树叶制成的防水和防油层的棕榈叶,最后利用他们设计好的热压机把三层紧紧压在一起,就制成了100%环保的一次性餐具。制作餐具的整个过程没有使用胶、油、胶水或其他化学材料,只有落叶。传统塑料餐具很难被降解,但这种落叶制成的一次性餐具只需28日就能被自然分解,变回天然养分。

  相关链接

  美军曾向越南丛林喷洒剧毒“落叶剂”

  越战期间,越共游击队出没在茂密的丛林中,打得美军晕头转向。游击队还利用长山地区密林的掩护,开辟了沟通南北的“胡志明小道”,保证了物资运输的畅通。美军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切断越共游击队的供给,决定首先设法清除视觉障碍,使越共军队完全暴露于美军的火力之下。

  “落叶剂”就是他们的工具,这是一种工业合成液体,作用是杀死植物使其叶子掉光,其含有大量的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一种作用持久的剧毒物二噁英。由于当时这种化学物质是装在桔黄色的桶里的,所以后来被称为“橙剂”。

  美国空军向越南丛林中喷洒了7600万升“落叶剂”,清除了遮天蔽日的树木;美军还利用“落叶剂”摧毁越南的水稻和其它农作物。人如果躲闪不及身体接触到了“落叶剂”,轻则皮肤溃烂,重则失明或中毒身亡。

  越战后,“落叶剂后遗症”逐渐显现,越南人民和参加越战的美国老兵深受其害。越南红十字会称,在“橙剂”使用地区,新生儿出现各种畸形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有480万越南人民成为受害者,他们中有60万人因此而陆续丧命,还有很多人终生残疾。“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曾经参战的美军中也陆续冒出近10万“橙剂后遗症”患者,1984年,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诉讼,美国孟山都、陶氏化学等制造商向一个美军老兵基金会支付了1.8亿美元赔偿金。但美国政府、军方和这些公司都拒绝道歉,对越南“橙剂”受害者联合会的国际诉讼,更是不理不睬。(母冰)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9-11/08/content_12427896.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