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9-11-14《西湖》林风眠
1989年10月,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了“林风眠九十回顾展”,九十岁高龄的林风眠亲自出席画展,引发极大轰动。那次展览展出了林风眠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即将于2019诚轩秋拍亮相的《西湖》便在其中。
《西湖》作于1977年,属于回忆故土、再现旧景的一类创作。是年,年近八旬的林风眠获准出国探亲,彼时他身无长物,定居香港后,方才重拾画笔,踏上晚年艺术之路。
《西湖》由两截长渚自然划分出远景、中景、近景,“两水两岸”构图独特。因江南多阴雨,作品上部刷染淡墨,交代明晦;作品中部,渚岸上的柳树枝条飞舞交错,嵌入敷染的绿叶,水面满布绿柳倒影。一只孤鹜飞过,其身形扁平,头颈、翅膀皆以简练的线条概括,真有张彦远“弯弧挺刃”、“风趋电疾”之妙;作品底部笔触豪放、色彩丰富、明暗相间,颇具印象派光色的变幻效果。林风眠还结合西画透视,柳树近大远小、前浓后淡,色彩层次由近及远,亦形成复杂到简单的过渡。
林风眠画西湖,多为金黄秋柳,这幅《西湖》则表现春天气象,放眼望去,满是新绿,在同类题材中殊为独特。
林风眠创作极少照搬自然,仅在收集素材时才作如实描写,他在《抒情、传神及其它》一文中说道:“我是凭收集的资料,凭记忆和技术经验去作画的;例如画西湖的春天,就会想到它的湖光山色,绿柳长堤,而这些是西湖最突出的东西,也是它的特性。”
从构图到色彩,这幅《西湖》并不完全是现实的再现,而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后的凝练之作,更饱含他对过往美好、宁静生活的不舍。毕竟饱经磨难,万般无奈之下离开故土的林风眠,想趁自己的记忆仍旧清晰、思念尚有余温之时,将心中的西湖再现于纸上。他对在杭州的生活很是怀念,临终前亦写下这样的话:“我想回家,回杭州。”(王思彧)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9-11/11/content_12428439.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